資本與數據時代,幻覺和幻滅都來得很快,一個污點能迅速染壞整塊布。
10月21日,中國女演員江一燕獲得“美國建筑大師獎”的消息通稿開始流傳,江一燕本人也發(fā)微博分享自己獲獎的喜悅,隨后卻引來質疑和爭論。因為江一燕請來了專業(yè)設計團隊,她自己其實是建筑的業(yè)主,提出的是想法。網友首先指出江一燕“蹭獎”,其過往公益歷史也淪為網友口中的“作秀”。一位一同獲獎的建筑師出面為江一燕發(fā)聲后,該獎項含金量和其他獲獎者的水平也遭到質疑。
10月22日,江一燕在微博回應,認為質疑者不分青紅皂白,“如果,大家認為什么都可以造假,請更多的人去山區(qū)關注那些孩子和公益事業(yè),請更多的人去大自然記錄壯美山河和保護野生動物的事業(yè),或者如果有人認為隨便都可以做完活動去美國建筑大師獎頒獎現(xiàn)場拿著獎牌秀一下,那請大家一起來呀!”微博底下的熱評仍然是叫江一燕曬圖紙,稱其“避重就輕”,
有人評論,韓國女明星雪莉才死不久,當時呼吁停止網絡暴力的一批網民,卻還是毫無顧慮地朝公眾人物泄恨。有人則表示,雖然都是公眾人物,但行事性質完全不同,江一燕蹭獎傷害的是專業(yè)知識權威,該拿來作類比的人是“不知知網”卻能拿博士學位的翟天臨,他們此番屬于“打假”。按標準,要指責江一燕,最有力的理由,就是搬專業(yè)權威出來——江一燕刺痛了建筑圈,相關專業(yè)的學子最為不平,“我學設計的,熬了這么多夜,你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得獎?!?/p>
隨后,同質化的負面數據很快爆發(fā),不斷繁殖復制,呈現(xiàn)一邊倒狀態(tài),江一燕作為演員,與已婚蛋糕連鎖店富商羅紅的緋聞歷史、在舞臺上被其他女明星諷刺的視頻片段再次刷屏,網民還自發(fā)地制造出所謂的“江一燕體”,模仿她公開隨筆里夾帶極簡單英文單詞還要附翻譯的言語姿態(tài)。當年江一燕獲華鼎獎最佳女配角時,頒獎嘉賓薛凱琪語帶雙關,直言在《四大名捕》戲里完全看不到江一燕的臉,“原來真的,不要臉就好了”,外界傳言江一燕帶資進組,搶占了原屬于薛凱琪的角色。
在演藝事業(yè)上,江一燕沒有代表作,作為女主角出演的《暴雪將至》也反響平平,最為人知的還是公益事業(yè)。2007年起,她每年都會去廣西山區(qū)支教,每次時間不長,但都會留影發(fā)微博,之后又相繼成立愛心基金和組織相關公益團。在外界看來,可能符號意義遠遠大于實質效果,但總體上,做的還是好事,無可指摘。
只不過,互聯(lián)網的情緒傳染難以小覷,看客越來越苛刻了,像仇富那樣仇恨可能存在的偽善,加上網民們自我投射下的不信任,以及未加考慮的攻擊性,他們眼里的江一燕,現(xiàn)在一步邁得太開,風又太大,披上的一件件華袍飛的飛,剩下的淪為有裂縫的遮羞布。
江一燕顯然沒有足夠的資本制造群眾幻覺。社交媒體發(fā)達的時代,娛樂數據的繁殖與資本運作都很快。本來,走文藝才女路線,就是老路,買賬的也一直是少數,愿意將自我投射其中的觀眾并不多,流量榜頂端的明星風格就是趨勢晴雨表。硬件不足,江一燕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小眾路線,走久了,如果說面由心生,江一燕可能自己都信了。只不過,資本不夠,馬太效應運轉不起來,再加上人緣不足、明星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像蒼蠅盯緊食物一樣嗷嗷待哺的娛樂自媒體,蛋有了縫,個人意識終究敵不過集體意識。
不過,評論情緒一邊倒的極端場景,與其說是一些成熟的觀眾在嘲笑另一個成年人,不如說,是一些還是孩子的觀眾在嘲笑另一個想炫耀自己撿來的糖、結果糖被拍掉地上的同齡人,使用的卻是大人的理由。關鍵是,這理由看起來如此正確,大人們都贊同,孩子們玩對了娛樂規(guī)則,于是不必回視自己的內心。相似的場景還會繼續(xù)下去,但舞臺上的人,與背后的公關經紀,大概會更謹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