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丨難以描述的痛苦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曾旻 日期: 2019-03-26

難以描述的抑郁并非不可理解,它是我們原初的痛苦,理解與整合這種痛苦,是人格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

有相當多的人陷入抑郁情緒的時候,很難說出哪里痛苦,哪里難受。抑郁情緒更像是生活的背景一樣,彌散在方方面面。當他們向心理咨詢師求助的時候,往往也說不出什么具體的事情,因為一切都令人難受,感覺不對勁。

相反,另一些能夠用語言描述自身痛苦、抑郁和情緒低落的人們,他們哪怕走進心理咨詢室,也相對容易從糟糕的狀態(tài)中恢復。事實上,更多時候,他們根本不會來到咨詢室,而是向身邊的朋友、家人和伴侶傾訴那些糟糕的感受。

例如,某天領(lǐng)導布置了一個非常不合理的工作,讓人壓力很大;或是當和伴侶爭吵時,非常委屈和憤怒,覺得自己在親密關(guān)系中付出了更多,卻沒有得到相應(yīng)的回報。這些具體的情境與刺激,都可以用語言描述清晰,并通過和他人溝通得到理解——“原來你是因為這樣的事情而難受啊,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我面臨這樣的情況,我也一樣不舒服?!?/p>

有時候,人們不必要向他人訴說,而只是用內(nèi)部語言向自我訴說,也能夠達到被理解的效果——被自我理解——他們會感受到:“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边@種感受會促進人們自發(fā)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嘗試采取行動。

可是,若一個人的痛苦難以用語言去描述,好像生活中并沒有發(fā)生什么令人難過的事情,別人就很難理解了。這些人也會因為自己都無法理解自己而更加沒法向他人訴說。久而久之,他們開始覺得:“我可能有些不正常?!?/p>

這種難以理解的痛苦,往往源于我們?nèi)烁竦囊徊糠帧?/p>

心理學家克萊因在對嬰兒的觀察中,總結(jié)出這樣一套理論,人類最原初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類似于偏執(zhí)和分裂的人格狀態(tài),隨著分裂的整合,人們會陷入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個整合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時常會反復,因此嬰兒會時而偏執(zhí)分裂,時而抑郁。

人類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沒有任何與他人相處的經(jīng)驗,在新生兒的眼里,我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所以,當我們觀察嬰兒的活動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常常是“目中無人”的,是需要得到即時滿足的。這種狀態(tài)如果體現(xiàn)在成人身上,往往會被視為偏執(zhí)型分裂癥的現(xiàn)象,但在嬰兒身上,這是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因為沒有習得語言,他們無法用符號化的系統(tǒng),去理解和分析外部世界,所以延時滿足和理解他人意圖都是不可能的。嬰兒就是要追求純粹的舒適。

可是,母親或照料者難以完全地滿足嬰兒的所有需求——這必然會發(fā)生——嬰兒“偏執(zhí)的”需要會遭受挫折。還未發(fā)展出語言能力的嬰兒無法在頭腦中用思維和語言去描述這種挫折,更無法去推理和分析原因,在他們的主觀世界里,大概就會體驗到一種彌散的、無厘頭的、難以理解的痛苦和恐慌——這種感受和抑郁人格的成人所體驗到的“難以描述的痛苦”具有相似的性質(zhì)。于是,“偏執(zhí)的”嬰兒漸漸發(fā)展出“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

但是,抑郁位的嬰兒卻是更成熟的狀態(tài),他們將開始社會化:接受必然遭受的挫折,并開始理解他人意圖,分析挫折出現(xiàn)的原因。他們能夠通過觀察母親或主要照料者的表情和姿態(tài),推測什么時候需求容易滿足,而什么時候可能需要再等等。

所以,難以理解的彌散性抑郁,其實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過程。當嬰兒的社會化完成得足夠好,逐漸能夠理解母嬰關(guān)系中的挫折,并且發(fā)展出一套解決問題的行為時——吸引母親關(guān)注,滿足身心舒適——他們就逐漸可以描述和理解抑郁了。

所以,難以描述的抑郁并非不可理解,它是我們原初的痛苦,理解與整合這種痛苦,是人格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

網(wǎng)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6期 總第816期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16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shù)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