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羅素說,須知參差多態(tài),乃幸福本源。而在韓劇《天空之城》中,住在這座城堡里的幾個家庭共享著同一個夢想:讓孩子考上首爾醫(yī)科大學(虛構的頂尖大學)。
故事的開篇是一場慶祝宴,主角是某大學醫(yī)科教授樸醫(yī)生一家,兒子樸英才成功拿到首爾醫(y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成為父母向其他三個家庭炫耀的驕傲,也拉開了這三對父母在教育競賽中爭奪考試名次的暗戰(zhàn)。
編劇沒有臣服于緩慢黏膩的套路,第二集開頭便是反轉。英才離家出走,與父母決裂,母親不堪屈辱,舉槍自殺,樸教授一夜之間搬離城堡,了無音訊。陰霾從此籠罩在了這座城堡上方,定下這部劇黑色荒誕的基調和嘲諷批判的視角。
即便逐漸得知英才被父母以打罵等暴力手段逼迫學習曾試圖自殺,并被請來輔導的老師利用,以仇恨和報復父母的心理學習,天空之城的全職媽媽韓淑珍仍沉溺于自己的野心中,讓女兒接受同一位老師的指導,只因為這個老師組建的輔導團隊考題命中率100%。
“天空之城”的英譯名是“sky castle”。在韓國,SKY正是排名前三的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的總稱?!短珮O虎韓國》一書里提到,即便在今日的韓國社會,SKY的學位仍然約等于成功人生的入場券、上流社會的敲門磚。要想擠進SKY名校,考生必須要在高三聯(lián)考中一次性成功。在重視教育的背景下,很多韓國父母將考生的前途作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滿足家庭面子的決定因素。
正如劇中的韓淑珍,在她眼中,孩子的成績比任何事物都重要,不惜讓女兒變成學習機器,上最昂貴的輔導班,考更多的第一名。究其原因,韓淑珍潛意識里一心想擺脫賣牛血的酒鬼父親的貧賤出身,通過將下一代送入首醫(yī)大來穩(wěn)固自己在夫家的地位。在外人眼里,她是成功媽媽;而女兒終日活在焦慮中,逐漸變得勝負心極強,性格跋扈,喜怒無常,她卻視而不見,
直到她的丈夫為了討好院長,謀求高職,誤將自己私生女的性命斷送在手術臺上,悲痛欲絕之際,他回憶起自己多年來聽從母親的安排走過的路:以高考第一的成績進入頂尖大學,從醫(yī),在醫(yī)院的權力斗爭中勝出并一路高升:早已拋開了自己的初衷和良心。他責問母親,“我按照母親的意思裝扮自己,站上舞臺,都忘了自己本來是什么面孔,就這么活了50年,現(xiàn)在仿佛一具空殼。您收獲了掌聲和名利,可我們究竟還要依仗別人的仰視活到什么時候?”
這一瞬間,觀眾會不會和韓淑珍一樣幡然醒悟:成績堆砌出來的美好生活亦如夢幻泡影,也可能在自我意識覺醒的那天頃刻土崩瓦解?
在中國,也不乏父母以成績作為絕對的、壓倒性的標準給孩子建立評價體系。我表哥大我一歲,他中學時姨夫每天準備一堆模擬試卷看著他做。表哥不知如何處理對學習的厭惡,與家人敵對數(shù)年。后來姨夫曾坦言,太希望兒子考取名校,彌補自己高考發(fā)揮失常的遺憾。
《天空之城》中的韓淑珍和她的婆婆,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旗號,將自己的生命意義和未實現(xiàn)的理想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鼓勵子女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個人的精彩,這不正是現(xiàn)實中很多陷在教育困境中的家長最擅長卻不自知的么?
孩子成績優(yōu)異固然令人欣喜,但每個人的條件和成長軌跡各異,作為家長,有一顆平常心,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快樂成長,或許更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人生中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那些把孩子當作自己人生競價牌的父母,也該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要背負著壓力和負罪感度過余生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