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伴侶為重還是孩子為重?這問題就像莎翁發(fā)出的天問“生存還是毀滅”一樣難解。絕大部分市售書籍會教你以伴侶為重,然而在生活中,媽媽們接收到的信息卻更為復雜微妙。
首先,你周圍的媽媽會以貌似歉疚實則驕傲的語氣,談起自己如何忙于照顧孩子以致于疏忽了伴侶,絕少有人會反向宣揚自己如何關(guān)心伴侶而忽略孩子。幾乎所有父母都會聲稱孩子(而不是伴侶)是自己生活中的最大歡愉。即使是西方媽媽,大部分也表示,看著孩子長大的樂趣是如此巨大,即使以浪漫關(guān)系為代價都完全值得。2005年,美國作家阿耶萊·沃爾德曼冒天下之大不韙,在《紐約時報》上發(fā)了篇文章說自己對丈夫的愛勝于對四個孩子的愛,比起失去孩子更無法接受失去丈夫。結(jié)果她被猛烈批評為壞媽媽,甚至有人向兒童保護機構(gòu)舉報她,罪名不明,可能是“不夠重視孩子”。
對于上一輩傳統(tǒng)東方女性來說,答案更為明確。男人滿世界都是,自己的骨血則屈指可數(shù)。老公未必恒久遠,孩子才真正永流傳。另外,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長于男性,而夫妻年齡往往男大女小。不管是從統(tǒng)計學出發(fā)還是去病房里實地走一遭,都會發(fā)現(xiàn),病房里陪著老爺爺?shù)耐抢夏棠?,陪著老奶奶的往往是老奶奶的孩子——雇的護工。是孩子決定了老奶奶病房的檔次、護工的人數(shù)和質(zhì)量。“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唱的可能不僅僅是分手的伴侶。
其次,即使你理智上想以伴侶為重,在孩子出生后也會難以堅持——孩子實在是太太太太萌了。特別是小嬰兒,圓頭圓腦、短手短腳,看到你會皺著鼻子笑,不會說話所以不可能跟你吵架。假如孩子的萌度堪比熊貓,伴侶的萌度也就是家豬,二者之間差著好幾個數(shù)量級。人們會在車尾貼“車內(nèi)有寶寶”,絕不會貼“車內(nèi)有老公”,誰才是保護動物一望可知。你得克服自己的激素本能和審美水平,才有可能重視家豬勝過熊貓。
公平地說,在老公眼里,此刻老婆的“可愛度”大概也只是家豬等級。本來這沒什么不好,畢竟“家”這個字就是屋頂下的一頭豬,無豬不成家。只是從前兩只家豬會互相致意:你今天過得怎樣,開心嗎?要不要我下碗面給你吃,吃完一起軋馬路看電影?現(xiàn)在兩只家豬天天討論待辦清單和待付賬單,還得壓低聲音——千萬別把熊貓吵醒了,好不容易哄睡的呢。
育兒不易。讓熊貓吃飽、穿暖、拉好、健康乖巧、上床睡覺——這短短一句話里其實包涵著許多繁重瑣碎的細節(jié)。當家豬們被這些細節(jié)淹沒時,就會無暇關(guān)注彼此,不再為伴侶說甜蜜的話、做貼心的事。我們不再是共同面對世界的一對特立獨行的豬,只是焦頭爛額的兩個熊貓飼養(yǎng)員。
于是,在你最需要伴侶來緩沖育兒的痛苦時,伴侶往往起不到作用。幾十年來,關(guān)于婚姻的研究都指向一個共同答案:孩子出生后,夫妻間關(guān)系會受傷、感情會下降。孩子才是真正的婚姻殺手。所謂生個孩子來挽救婚姻,挽救的絕不是婚姻質(zhì)量。而在小孩長大離家后,有些夫妻感情會觸底反彈,有些則發(fā)現(xiàn)彼此已經(jīng)無話可說,索性分道揚鑣。
諷刺的是,只有在婚姻破裂時,媽媽們才會被教導應以伴侶為重——畢竟孩子需要穩(wěn)定溫暖的家庭。這種訓誡聽起來既分裂又功利主義,戰(zhàn)略上要重視孩子,戰(zhàn)術(shù)上要重視丈夫。熊貓重于家豬,除非家豬打算叛逃。
然而,只要社會還在神圣化母親的付出,還在暗示母親的照顧無可取代,熊貓就永遠會重于家豬。只要輿論討論的仍然是“母親回家會不會對孩子更好”“職業(yè)女性到底能不能養(yǎng)好孩子”,而不是“父親回家會不會對孩子更好”“職業(yè)男性到底能不能養(yǎng)好孩子”,熊貓就永遠會重于家豬。不是說熊貓不可以重于家豬,只是這本來應該是可選項而非必選項。母親固然重要,但一只熊貓需要的,可能是一群可以互相替班的飼養(yǎng)員。
2015年,多倫多大學的一個研究顯示,并不是“母親陪伴的絕對時間越長,孩子的未來越光明”。相比起來,家庭收入、母親的教育水平,母親是否壓力大、睡眠少、焦慮內(nèi)疚,這些因素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更大??偠灾?,如果母親能更重視自己,沒準孩子長得更好。瓊瑤曰,一個破碎的我,怎么幫助一個破碎的你?伴侶家豬且不論,自己這頭家豬,最好重于熊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