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開播之初,就被拖進了一個泥潭,不斷與某同斷代史當紅爽劇比較,不由分說就被公判為輸了。不過就是因為女主角老氣的妝容、美貌和靈氣不再,以及可怕的嚴重偏色的大紅大綠審美。一大群只看臉的、沉浸在上一部打怪情節(jié)不肯自拔的年輕觀眾確實被嚇跑了。豆瓣評分在一星黑水與五星維護團隊之間的瘋狂拉鋸之下,以6分慘淡開局了。
導演汪俊最近開始批量接受采訪,但不管他還是觀眾,甚至包括原著書粉和女主角周迅的鐵粉,也沒有對這個劇恢復信心。導演的表達除了努力解釋,就是不服氣:為什么不找少女如懿的演員?因為這部分戲份本來就不多,再換演員太費勁了。前兩集為什么顏色那么別扭?是技術原因。這種解釋沒什么錯,但于事無補。
《如懿傳》文本的先天性殘疾,不只因為被討論最多的“抄襲”,拋開這一點不看,整個故事過于冗長,靠毫無新意的描寫與變化不多的宮斗手段,無論如何也撐不到六本書或接近百集的體量。小說更像是匆匆寫成的連載體,在情節(jié)推進不下去的時候,只有兩個手段:加人物或讓原有人物黑化或投明。這種處理方式在電視劇化過程中被極大保留下來,缺少前期規(guī)劃的人物設定如何能在電視劇中顯得合理,也是對電視劇團隊的一個巨大考驗。
但《如懿傳》又確實在努力彌補文本上的缺失,用文本之外的全部手段。攝影方面的寫實和講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周迅坐在門檻邊委屈抹淚那一次,還有常常猝不及防給周迅臉部特寫,讓她用自己的情緒來帶動整個劇情氛圍的向上和向下。搭戲的女演員也同樣沒有落了下風,哪怕只是出場寥寥、快速上線下線的承擔一點功能性的妃嬪宮女也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狠毒的、能哭的、活潑的、細膩的,文本著墨不多,全靠她們自己的表演刷臉.
而且可能由于籌備太早,選角有自己的標準,《如懿傳》中女演員的假臉比例可以說是很低了。除此之外,無數(shù)次朱紅宮墻與湛藍天空的對比、對比分明的構圖,很多場戲消解掉了國產(chǎn)古裝戲的“橫店感”,非常努力營造一種實景拍攝的感覺,無論外景還是內(nèi)景都經(jīng)得起細看,很好地刻畫出宮門一入深如海、深陷其中無力掙扎的感覺。而不是一個除我之外全員惡女的游樂場地。
從籌劃到拍攝再到播出,《如懿傳》可以稱得上近十年最為命運坎坷的劇集,從體量上看,它背著“劇王”的沉重名號太久了,如此重大的投入、頂級的演員陣容,吊高了所有人胃口的同時,也讓人不自覺對其使用高標準來衡量。而播出時間一拖再拖,最后無法臺網(wǎng)互動而只能網(wǎng)絡獨播,又讓它的受眾與最初設想的產(chǎn)生了偏差。
情節(jié)過于沉重、色彩暗淡、人物表演方式的傳統(tǒng)等等都可以成為不喜歡、打低分的理由。然而,在果斷舍棄那一部分受眾之后,回歸到對于電視劇本體的認知和分析,看它的人物塑造、情節(jié)勾連、攝影構圖、服化道等,《如懿傳》絕對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播出的電視劇里,惟一一部頂級制作水準。如果說這是一部電視劇作為一個建筑的實體構造,那么其他任何角度的解讀都相當于從外部打下來的光,那些折射和投影,即便再綺麗,也是無根無源、轉(zhuǎn)瞬即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