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經(jīng)典調(diào)侃:宮崎駿退休像戒煙一樣難。
過去30年間,他有據(jù)可查的退休再復出事件就有7次。最后一次是在2013年的9月,72歲的宮崎駿在《起風了》上映時,正式宣布退休。
3年后,又出現(xiàn)了轉機。宮崎駿成立的吉卜力工作室近日發(fā)表新作《紅海龜》,這部構思10年、耗時6年,由獲得過奧斯卡短片獎的荷蘭動畫師Michal Dudok de Wit 指導制作的作品勾起了宮崎駿的興趣,他看完后告訴吉卜力社長鈴木敏夫,如果有這部片的團隊,自己也可以再來做做看。
影迷當讓期待,因為宮崎駿每次復出都會為動畫界再添濃墨重彩。1997年,他的復出之作是刷新日本電影票房紀錄的《幽靈公主》,不但收獲179億日元票房,而且贏得第2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2001年,他攜《千與千尋》再次出現(xiàn),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與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奠定了其國際動畫大師的地位?!短炜罩恰?、《紅豬》、《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起風了》等影片也是他這些年不安分的證明。
一生都在制作動畫,即使宣布退休也不會真正休息。2015年,他執(zhí)導了采用電腦CG制作的動畫短片《毛毛蟲菠蘿》。鈴木敏夫說,嘴上說要休息,但宮崎駿依然每天到工作室上班。
按照以前的工作習慣,宮崎駿在做動畫時喜歡面面俱到,包攬道具設定、全片構圖、人物設定等工作。巔峰時期,他能連續(xù)伏案工作12小時。制作動畫長篇所需的人力和耗時都很大,一部兩個小時的動畫長篇約有1500個鏡頭,畫稿總數(shù)多達16萬張,至少需要300名員工工作一年半到兩年時間。以《起風了》為例,單描繪關東大地震人物群像的4秒鐘鏡頭,制作就用了15個月。
現(xiàn)在宮崎駿不再年輕,對這樣大量耗費體力與精神的工作力不從心,過去使用的畫筆型號HB漸漸過渡到2B再到最軟的5B,工作量也下降到壯年時期的五分之一。
也有影迷希望他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不要那么獨裁,將位置留給后來者。宣布退休再復出也被解讀為吉卜力工作室宣傳新片所采取的策略。
對吉卜力來說,宮崎駿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頂梁柱,能力和名望都無可替代。工作室的誕生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宮崎駿與高畑勛的創(chuàng)作,1985年,由宮崎駿、高畑勛和鈴木敏夫三人共建。但相比于高人氣的宮崎駿,高畑勛要小眾很多,也較為低產(chǎn)和低調(diào),導致工作室的代表頗為凸顯,“吉卜力”和“宮崎駿”之間架起了約等號。
這一現(xiàn)象有利有弊,弊端在于工作室風格過于“宮崎駿”,限制了其他發(fā)展方向,旗下三百多名員工無形中被套上心理枷鎖。盡管宮崎駿本人希望動畫制作人才在這里得到培養(yǎng),能探索出自己的道路。
缺乏擁有競爭力的后來者,吉卜力只能依賴不斷復出的宮崎駿,然而年老的動畫大師終有一日會徹底隱退,新人如何在百花齊放的日本動畫界占據(jù)一席之地,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團隊或許會解散,但宮崎駿坦然面對工作室的未來。在他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有愛、人性、戰(zhàn)爭、毀滅、童真、人生、希望等,投注了自己的價值觀,滿是迸發(fā)的靈感。無論復出與否,動畫總能激發(fā)宮崎駿的熱情,推動他一直往前走,永遠閑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