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將完全免費地為公眾開放,讀者只需提供身份證預約即可。高曉松還表示會不定期地與友人在此舉辦文史沙龍,頗有一種現(xiàn)場版《曉松奇談》的即視感。
自從退出了此前大紅大紫的脫口秀節(jié)目《奇葩說》,高曉松這大半年也沒有閑著。走馬上任阿里音樂集團的董事長,近期還籌備了一間民間公益圖書館。由高曉松任館長的這家圖書館即將于本月底開館,他給其取名為《雜?書舘》,并邀請了作家朋友張大春為圖書館題名。?
這家公益圖書館位于北京,從他發(fā)在微博的館內(nèi)圖片來看,圖書館至少有兩層,規(guī)模不小,書籍主要來源于藏書家價值幾十億的古籍捐贈。高曉松表示藏書的重點是“八十多萬種明清民國書刊文獻檔案”,也有當代書籍。
和大眾一直熟識的音樂人形象不同,高曉松心中始終保留著“成為一具較好的知識分子”的心愿。他在自己的人文類脫口秀節(jié)目《曉松奇談》中大聊歷史、哲學、文學。艱澀無趣的話題也可以被他演繹得深入淺出、輕松有趣,這檔節(jié)目也因此深受不少觀眾的喜愛。他旁征博引的能力與知識面多有賴于書香門第世家的熏陶。
高曉松自小在母親的感染下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年輕人大多記得他說的那一句“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而這句話最早來自于高曉松的母親,她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建筑系,師從梁思成,是中國有名的建筑學家,著有《紅墻黃瓦》。母親對于歷史細節(jié)的領悟也影響著他早早體悟到那些頹敗而深沉的歷史,由此讓他認識到世界的遼闊和美的永恒。時至今日,高曉松仍然記得小時候母親領著他和妹妹在頤和園的長廊里向他們講述每幅畫背后的意義。
1988年,高曉松考入了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yè)。大學期間他玩音樂、組樂隊、談戀愛。生在顯赫科學世家的他并未能如他父母祖輩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懂點藝術(shù)的科學家,反倒成為了一個懂點科學常識的藝術(shù)家。入學兩年后,他即從清華退學,和一幫人組起了“地下樂隊”,彼時,樂隊成員中還有老狼,他們一同合作演繹了許多經(jīng)典的校園民謠歌曲。隨后他和老狼一同南下“流浪”。在廈門大學暫住時,高曉松寫出了那首后來紅遍大江南北的《同桌的你》,這也成為了校園民謠非常重要的開端,由此掀起了一股校園民謠的風潮。
此后的許多年間,他在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導演專業(yè),1999年自編自導了第一部愛情電影《那時花開》,也在各種音樂選秀節(jié)目中擔任評審,當音樂制作人,和清華師兄宋柯一起成立了太合麥田,如今這家公司已經(jīng)成為中國最大的唱片公司。2000年,當互聯(lián)網(wǎng)蓬勃興起時,他又瞅準了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在搜狐擔任門戶總監(jiān)。他在公眾面前展現(xiàn)出的才情與直率的作風,為他贏來了一些贊譽,也引來了許多爭議。
他在2012年出版的個人文集《如喪》的序言中曾說:“迄今為止,我把所有喜歡做的事情都做了。所有人都老了,再沒人死于心碎。我數(shù)著日子和錢,等著永逝降臨。”在文集里,高曉松給18歲的自己寫信,細數(shù)著青春時的往事。他所寫的那些關(guān)于年少與青春的歌詞大多有一種經(jīng)過了錘煉的精粹,那些自如清新的文字大多有賴于年少時那些他愛過的姑娘。
一些喜歡《曉松奇談》節(jié)目的觀眾對他如今擔任董事長表示擔憂,怕那個知識分子高曉松逐漸遠去。他很肯定地回復:“讀書人之自由精神與獨立人格不會被服務大公司或董事長頭銜改變。”事實上,他還在不斷地給美國各個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寫信,希望能夠繼續(xù)攻讀歷史系的博士學位。
音樂家、導演、讀書人、董事長、公益圖書館館長……這一切看起來在他身上都不算違和。他既熱切地擁抱著世俗與變化,內(nèi)心深處也仍堅定地留有一份讀書人的情懷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