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碼頭。下關古稱“馬關”,《馬關條約》即是在此簽訂
下關,日清講和紀念館,門前的小路叫“李鴻章道”
廣島,“原爆圓頂”,當年原子彈爆炸后唯一的幸存建筑
明治神宮,參加明治天皇百年祭活動的民間藝人,2012年7月30日是明治天皇逝世100周年祭日
歷史與現(xiàn)實
7月底的東京炎熱潮濕,在這個亞洲第一都市無邊的建筑海洋中,有一塊面積巨大的綠肺——明治神宮。2012年7月30日這天是明治天皇駕崩100周年祭日,為紀念他而修建的神宮比平時多了一些游客,門口搭了一個舞臺,來自日本各地、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大人兒童表演著極具民俗風味的節(jié)目,引發(fā)臺下的陣陣笑聲。
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知道日本在明治時代實現(xiàn)了國家的近代化,在短短三十多年時間里,由一個如當時緬甸暹羅一樣弱小的國家,躋身于歐美列強之中,明治天皇因此也被稱為明治大帝。在二戰(zhàn)前,來到明治神宮通常會激起日本國民的崇拜之情和帝國榮光,對今日的他們而言,情愫卻大相徑庭。在明治神宮工作多年的一位保安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人們來神宮多是游玩、祈福、舉行傳統(tǒng)儀式的婚禮,這里,更多的是一處旅游休閑之地。
有意思的是,在神宮前常見的祈福牌上,眾多祝愿家人健康、學業(yè)進步、生意興隆的祝語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留言:釣魚島屬于中國。
幾日后,我們來到了本州島最南端的下關,腳下窄窄的關門海峽,隔開了本州與九州,巨大的商船不停駛過。這里正是明治以來日本歷次戰(zhàn)爭的重要軍港,二戰(zhàn)時日本海軍的無數(shù)艦艇,就是從這里啟航的。更早以前的1894年,大敗北洋水師的軍艦,也是從這里出發(fā)的。而就在離海岸不遠的春帆樓,是“日清講和紀念館”。1895年,戰(zhàn)敗的清政府派李鴻章等人來此講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賠款白銀2億兩,開放諸多通商口岸。
毫無疑問,一個日本人與一個中國人來此參觀的心情是迥異的。春帆樓旁有一塊不知立于何年的石碑——可以肯定是在二戰(zhàn)之前,其中有一句是“今之國威之隆,實濫觴于甲午之役”……
正如學者所說,這場戰(zhàn)爭根本上就是一個現(xiàn)代國家與一個中世紀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在經(jīng)濟、政治、社會各個層面都取得豐碩成果,民族主義意識使政府和人民團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而中國,政體基本上仍處于中世紀,政府與人民各行其是。當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建筑頤和園時,明治天皇卻在掏出自己的錢補貼海軍軍費,西方觀察家曾將這場戰(zhàn)爭稱為李鴻章一人與日本一國的戰(zhàn)爭。
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幾乎在同一時期展開,而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表明,僅有外交、軍事與技術上的有限現(xiàn)代化努力,缺乏相應的體制與思想變革,無法振興國家,并使之成為一個現(xiàn)代政權。中國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離開下關的第三日,我們來到廣島,世界上第一個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城市。1945年8月6日,一顆長30米、直徑約7米的特殊炸彈,讓廣島先后有14萬人死亡。爆炸的中心地帶早已建起了一座和平公園,鴿子在散步,老人在下棋,一派和平靜謐的景象;而在公園里的原爆紀念館中,氣氛卻格外壓抑,紀念資料顯示的慘象甚至讓一名年輕男子抽泣。
原子彈爆炸的慘象讓人震驚,只要你以一個人——無論你的種族國籍如何——去感受,都會悲憫唏噓,哪怕你來自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國。不過,回過頭看原爆資料館里的介紹,總有點興味不盡、若有所失的感覺,不是說對核武器本身的發(fā)展過程,也不是說對廣島遭受這場沒頂之災的前后經(jīng)過——以日本人的細致,這兩方面的展示都堪稱完美——作為一名中國人,你總感覺少了一點對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介紹,對日本對其他國家凌虐和給無辜平民帶來的痛苦的展示,以及它與這顆原子彈、與日本最終的潰敗的關系,哪怕一丁點也行,但確實沒有只言片語。
我能理解這是一個主題資料館,主要展示的是核武器給廣島人、日本人帶來的痛苦,但,缺少了剛才言及的東西,這個紀念館總覺得少了一些情感的縱深和歷史的邏輯。
廣島,我知道你的受害之深,但請原諒我的“狹隘”,我來自當年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國度。
對日本人而言,廣島的悲慘與下關的凱歌氛圍迥異,甲午戰(zhàn)爭的勝利與二戰(zhàn)的失敗相隔也有半個世紀,不過,這兩者卻有著內(nèi)在的緊密聯(lián)系。前一次勝利讓日本嘗到了戰(zhàn)勝的甜頭,也助長了侵略擴張的野心,加之明治憲法在自由民主和軍隊控制上的缺陷,日本的國家道路為一部分軍國主義者挾持,最終走向不歸路,給東亞和本國國民都帶來巨大災難。
二戰(zhàn)后日本在美國占領軍的主持下制定了和平憲法。日本國民接受和平教育乃至去國家化教育已近70年,今天的日本雖然不時與周邊國家發(fā)生領土糾紛,但整體上國家主義式微,人民厭惡戰(zhàn)爭。不少中國留學生在日生活多年,卻一次也沒見過自衛(wèi)隊軍人。另一個例子是,每當領土摩擦發(fā)生時,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從不見日本自衛(wèi)隊站出來發(fā)言。不少中國人擔心日本軍國主義還魂,有意思的是,一些日本學者也擔心中國變成當年的日本——經(jīng)濟實力強大、國家主義情緒高漲,而政治上又缺乏制約。
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原因,許多中國人對這個近鄰存在一種單向度的情感,但這個國家的歷史卻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和令人深思,無論是其經(jīng)驗還是其教訓。
清早,東京筑地市場
大阪車站。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
小田原附近的鄉(xiāng)村。日本農(nóng)民被稱為世界上最舒服的農(nóng)民,政府不僅有一系列措施保護農(nóng)產(chǎn)品不受國外的沖擊,農(nóng)民還享有全套社會保險
東京重林寺的墓地,后面緊鄰民宅。日本人一般以神道的方式舉行婚禮,而以佛教的儀式舉行葬禮
文化和人性
一家街旁小店,店員清潔一盆盆栽植物,數(shù)不清的葉子,竟然一片一片地擦拭;
在京都一個景點的售票處,咨詢的姑娘告訴我早上開門時間時,拿出筆寫上8:30,因為她與我視線垂直,在紙上寫“8”時,為了照顧我,她竟然寫了“∞”,以便讓我看起來是一個正常的8;
給來訪人員制定的行程,時間竟然精確到分鐘……
在日本,你就會感受到這么多的“竟然”。
以一個顯得粗放的亞洲大陸人的視角,日本人是非常細致體貼的,有時細致到刻意的地步。當你在一個鳥不拉屎的荒郊野外,發(fā)現(xiàn)“荒草”都好似被刻意打理過,長在該荒的地方,不越雷池一步,你的心情是復雜的。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的日本文化,甚至表現(xiàn)在了植物上——被日本文化融合過的植物上。
在日本,你會對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句話有更深刻的理解。這個人多地狹、四季分明、地震臺風多發(fā)的島國,他們的民風民俗、生命哲學都與自然環(huán)境緊密關聯(lián)。
在下關的一個傍晚,我們一行3人來到到海邊的一家小餐館吃飯,那天客人不多,6點左右到店,到7點,已經(jīng)只剩我們一桌了。海風習習,邊吃邊聊,8點左右買單,這時店里只剩下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店員,他顯得有些慍怒,我們有點不明就里。當我們離去時,他怒氣沖沖地示意我們將桌上的餐具拿回到里屋,我們想起來了,日本不少小餐館的習慣是客人離去時自已收拾餐具。然后,在我放餐具時,年輕人口里說出一句“Chinese”,惡意已經(jīng)相當明顯,當時我也不客氣地用手指了指他,問了一句“what’s your meaning”,店員訕笑了一下。
我們不愉快地離去。走出幾步路,我明白了對方不高興的原因,他是嫌我們吃飯時間太長,兩小時在國內(nèi)是個再正常不過的用餐時間,可能當?shù)氐囊?guī)矩,小店就是7點鐘打烊,而我們吃到了8點多,影響了他下班。其實,他完全可以提醒我們“下班時間快到了”。不知是日本人含蓄的性格還是其他原因,他沒有跟我們說。意會而不用言傳,即便是言傳也極盡曲折婉轉,雙方心照不宣地識趣,是典型的日本文化,這也是各國人對日本人心思難以捉摸的印象的一個原因。
這只是一次“文化碰撞”造成的小小誤會。由文化碰撞而產(chǎn)生的誤會,可能帶來刻板印象而互相封閉甚至敵視,也可能產(chǎn)生溝通了解的愿望,而由此造成的關系是惡化還是友善,端看雙方的選擇。溝通的基礎,是共同的人性。好萊塢編劇教父麥基說,文化的差異與人性的共同點比較起來,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別人會像你對待別人那樣對待你”,每個國家都有類似的俗諺,人有自尊的需要,合作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皆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