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偉:就勢而為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張宇欣 日期: 2025-01-20

在上海戲劇學院時,排期末作業(yè),一出場,老師說,回去。怎么?不對。怎么不對?再出來。老師說,想想這是個什么人。又不對。老師最后說,一出場,你要帶出這個人的一生。同學們?nèi)铝?,怎么帶呀?老師不再給答案了。 閱歷漸長,如今,于和偉有了答案 (本文首發(fā)于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2024年,于和偉拍了三部劇,到年底終于有了十幾天的休息時間,他拔了顆智齒,點了個痦子,“剛緩過來?!?/p>

采訪這天他穿著寬松的毛衣,說話不緊不慢,白天已經(jīng)完成了若干工作,到傍晚接受我們的采訪時,他顯得很放松,把椅子拉到落地窗邊?!熬烷e聊天唄?我們這樣一邊看看窗外,一邊聊好不好?“

這種有點懶洋洋的狀態(tài),部分也是有意如此,有別于他的角色們,比如12月剛播完的電視劇《我是刑警》中干練的刑警秦川。

我們的提綱里有個問題:演了二十多年戲,有沒有經(jīng)歷過職業(yè)倦怠期,如何對抗?“我想把這個問題放到第一個問題。”他笑笑?!拔椰F(xiàn)在就是倦怠期?!?/p>

這一年拍的三部戲,他都是扛戲的主角,上一部超期了,下一部等著他開機,他就算再想休息也必須打起精神。

年過五十,他感受到物理上的衰老。2022年拍一部戰(zhàn)爭戲時,他上躥下跳,半月板受傷,去醫(yī)院檢查完,結(jié)論是損害三級,建議手術(shù)。說白了,這是退行性的變化,年齡到了,身體不像年輕時容易養(yǎng)好。

上一次我們采訪于和偉是七年前,他因《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2017,以下簡稱《軍師聯(lián)盟》)中的曹操一角收獲眾多觀眾喜愛。七年過去,他的成績包括但不限于:憑借《覺醒年代》(2021)中的陳獨秀一角獲得了白玉蘭視帝;與張藝謀合作了《懸崖之上》(2021)和《堅如磐石》(2023);主演并監(jiān)制了影片《二手杰作》(2023),演一個被文學理想壓得變形的中年失意人,充滿了辛辣的、砍向自己的幽默;2024年,主演的電視劇《城中之城》和《我是刑警》分別于春天和冬天播出;除此之外,拍完待播的作品還有楊亞洲導演的《深海1950》、張永新導演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和鄭曉龍任總導演的《驚變》等。

看起來他到了一個男演員最好的階段,沒想到采訪一開始他就提到了倦怠,也可以想象——累,戲和戲之間整休時間不充分,傷病,“收工回來就一直是這么個狀態(tài),說實話,精神頭不夠了。精神頭到底是什么?其實是內(nèi)在的激情,多巴胺?!?/p>

但倦怠轉(zhuǎn)瞬即逝,他講起前段時間,一位導演和他聊起一個殺人犯的角色?!皻⑷朔??可以啊!”于和偉的精神頭來了。

《我是刑警》劇照

漂亮的窗花

2021年,共同參加完一場活動之后,華策克頓公司制片人徐頤樂爭取了跟于和偉一段車程的談話時間。在半小時里,徐頤樂向于和偉介紹《我是刑警》這部劇,勾起了于和偉的興趣。好多年沒見過這樣的劇本了,于和偉當時就說。

“這個人物其實挺難演的,”2025年初,《我是刑警》播完后,徐頤樂跟我聊起于和偉的角色秦川,“因為他是非常正向的角色,人物上帶有國家的力量。而大約2020、2021年那個時候,影視劇呈現(xiàn)出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更多是(偏好)解析人性的、有灰度的懸疑類劇情,和有灰度的主角?!?/p>

《我是刑警》是2024年熱度最高的國產(chǎn)電視劇之一,結(jié)構(gòu)板正,節(jié)奏不快,有老派的沉穩(wěn)。于和偉演秦川,時間跨度二十多年,從派出所基層民警,一步步成長為一名刑偵專家。他是高學歷人才,有理想、想做事,又不冒進、不偏激;把工作幾乎當成了生活的全部,但又沒有把親密關(guān)系經(jīng)營得極度緊張;隨著劇情發(fā)展,秦川逐漸成為成熟的統(tǒng)局者,到各地指導辦理積案難案,平衡協(xié)調(diào)各方關(guān)系。

《我是刑警》的導演惠楷棟是懸疑犯罪劇《12·1槍殺大案》(1999)的攝影師,他決定用老派、紀實的方式拍這個刑偵劇。于和偉與惠楷棟第一次見面時問,導演,確定要這樣干嗎?惠楷棟說,我就想這樣干。他要求,所有演員在片場去表演化,“不要‘演’?!庇诤蛡ヂ犃撕芘d奮。

正劇的正面人物,演得招人喜歡不容易。于和偉回答,“以我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標準,我不會很理所當然地只表達正面就可以,我會不滿足于這個。”

“我們是有官方表達的,”徐頤樂說,“他沒切掉任何原有的東西?!庇诤蛡ピ诓粍哟蠼Y(jié)構(gòu)的情況下,讓戲變得更好看了;在劇本寫定的場景里,演繹得更生活化?!坝行┕αΣ坏降模ㄑ輪T),這場戲改完,下一場就接不上了?!钡诤蛡ゲ粫?,“他能圓回來。”

劇本是文字,演員是活生生的人,表演就是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于和偉用裝修中的硬裝和軟裝來類比,演員二度創(chuàng)作,不能把大梁給打了,但可以貼個漂亮的窗花。

《覺醒年代》主創(chuàng)合影,右四為導演張永新

在一樁大案有關(guān)鍵進展后,有一個場景:深夜,秦川坐在汽車后座上,臉上是經(jīng)歷了連日連夜工作的疲憊,他沉默地看著窗外。看什么呢?同事問。秦川說,做刑警,整天跟社會陰暗面打交道,時間長了自己都不覺得,心里還是有負面的東西。??纯赐饷娴娘L景,心里能敞亮點。

同事說,黑燈瞎火的,外面有什么?秦川又說,有月亮,有車有燈,還有電視天線……“說些完全不著邊的東西,我們就讓他回到了‘人’?!边@是于和偉的創(chuàng)作。

“1·28大案”是秦川做刑警以后辦的第一個大案,之后被提任預審科科長。他去檢察院送舊案的材料,檢察官不愿接,因為證據(jù)不夠。于和偉是這樣豐滿這個場景的:檢察官想走,秦川不依不饒;檢察官不勝其擾,要離開辦公室,秦川直接喊:站住!檢察官被喊懵了。

之后,秦川和檢察官同時出現(xiàn)在檢察長的辦公室,于和偉又用幾句臺詞把戲圓了回來。對方問,你原來是干刑警的?他說,我不是刑警出身,怎么能站住站住地喊?

這就是戲劇矛盾,于和偉說,“設(shè)置障礙,然后解決,就有戲?!痹趺茨苡袘蚰??他接著說,就是有趣味。

惠楷棟在采訪中說,于和偉是劇組里承上啟下的力量。電視劇拍攝各地的大案要案,單元眾多,帶出中國二十余年刑偵技術(shù)的發(fā)展史。于和偉從頭演到尾,有將近900場戲。每拍一個單元,就來一批新演員。于和偉是主動的溝通者,會對新加入的演員說,來,咱們聊一聊,碰碰詞兒。

對詞的時候,于和偉會跟導演、制片人商量:這個人物(指單元劇情中的配角)有點薄,我這段話是不是交給ta講,比我說更好?與秦川素年不睦的上司胡兵臨退休時,在一場追捕中斷了腿。在“醫(yī)院”,于和偉、惠楷棟一起順戲。于和偉說,一定要給胡兵這個角色一個閃光點,“要在那一瞬間,讓觀眾看到,胡兵就是刑警?!被菘瑮澯浀眠@話。

這種對戲的投入、對表演的毫無保留,我們從導演張永新那里也得到了印證。從《軍師聯(lián)盟》到《覺醒年代》,加上拍完待播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他跟于和偉合作了三部劇,他看到于和偉總在幫助年輕演員,“不是說有爹味,或者是擺老資格;是在他眼中,他把表演看得很清澈、很干凈。當一個人的眼神是清澈和干凈的時候,就容不得沙子。他看到有不好的或者不對、不準確的,一定要說?!?/p>

刑警智商高,會分析人,研究犯罪心理。演員也要琢磨人,進入角色。于和偉有點像刑警,徐頤樂說。

《城中之城》(2024)

不落窠臼

影視作品的人物塑造,需要拐彎兒,于和偉說?!斑@句話怎么解釋呢?就是得有一點不一樣,不能平鋪直敘。不一樣不是胡來。是觀眾看到之后(感嘆),誒,是這樣的,但是沒見過。”

《覺醒年代》也是正劇,對1915-1921這六年的中國歷史進行線性敘事,囊括了從新文化運動到南陳北李在海河邊相約建黨等重大事件。大量人物在新舊文化沖突中交鋒。主角之一是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的陳獨秀,其喜怒形于色,行事有狂狷之氣,眼中無階級之分。于和偉演出了他的風骨。

導演張永新在拍前作《軍師聯(lián)盟》時,確立了鮮明的創(chuàng)作觀:拍歷史,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劇中有一個細膩的段落:陳獨秀因為提倡新文化,被一些保守師生斥為道德敗壞的偽君子,到他家宅門前喊反對口號。陳獨秀進家門,對著妻子切菜的背影說,既然小鬼已經(jīng)鬧上家門,我們就不必遮遮掩掩。他本想向妻子解釋傳聞,妻子扭頭打斷了他:如果因為蒼蠅蚊子嗡嗡三兩聲就哭哭啼啼,我就不是當初你要找的高君曼。陳獨秀被妻子的堅強和柔情托住了。

觀眾意料之中的表演大概是,陳獨秀和妻子當下有一個緩和性的肢體接觸,互相安慰。但戲里不是,陳獨秀先是沉默,等妻子進屋,坐在炕上抱著孩子哄睡,他進來后把睡著的孩子挪到一旁,自己枕到妻子的腿上。一夜未眠的陳獨秀這時踏實閉上了眼睛,妻子的眼淚止不住了。

短短幾分鐘的表演拐了好幾個彎,有戲,耐人尋味。這是于和偉在現(xiàn)場的創(chuàng)作,“陳獨秀不說話了,不等于沒有情緒。他進屋以后,也不解釋了,我想表達的是感動、愛。我們說的拐彎,就是情理當中、意料之外,觀眾才會覺得好看?!?/p>

成為觀眾心中名場面的是《覺醒年代》的最后,陳獨秀送別兒子陳延年、陳喬年。那是1921年。歷史上,陳延年、陳喬年分別于1927、1928年犧牲。編劇龍平平對張永新說,能不能找個機會,在劇里呈現(xiàn)陳延年和陳喬年的結(jié)局?

在橫店拍攝時,張永新向于和偉提了這個想法,可以使用閃前的剪輯技巧,將這場父子送別與二位青年英烈的命運銜接在一起。陳獨秀既是站在1921的節(jié)點上目送,也是望向那個悲情與壯烈交織的未來。“這是我們戲劇的虛構(gòu),但是我以為它應(yīng)該是父子情感的更大的真實?!?/p>

于和偉聽了眼睛一亮。又過了一個多月,劇組轉(zhuǎn)場上海、北京,因拍攝條件限制,這場戲一直沒定下來。于和偉問了張永新幾次,這個閃前的戲什么時候拍?。拷K于,這場戲在上海車墩拍成。

張永新對這場戲的細節(jié)處理記憶如昨:

陳獨秀說,行了,走吧。就這兩句話。他表現(xiàn)的是中國式的父子關(guān)系。他頭低下來,氈帽把他的視線給擋住了。兒子離開父親的時候,是看不到父親的眼睛的。兒子向遠處走去,父親再緩緩地抬起頭來看著他們。

兒子有三次回身。第一次回身,父親臉上掛了一絲笑容,帶著苦澀的笑。他既要把作為父親這一刻能給的那一點點溫暖給到兩個兒子,又克制不住內(nèi)心深處作為父親看著兒子遠去時心里的那一份牽掛。等到兩個兒子轉(zhuǎn)身往前走,他的笑容就消失了,眼巴巴的目光看著兩個孩子的背影。兩個孩子再轉(zhuǎn)身,他又浮出笑容。如此這般,兒子第三次揮手,徹底向遠處走去,父親的一行眼淚順著眼角流了下來。那是他最后的近景。然后他擦了擦自己的臉,有點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站在旁邊的好哥們兒,轉(zhuǎn)身走去。

他走去的那個鏡頭,我們把焦點變虛了。就像一個人走入夢境一樣,我們更愿意表達的是陳先生的這個背影是孤獨的,慢慢走進了歷史長河。

張永新總結(jié),他跟于和偉有共同的審美觀:一是,創(chuàng)作不想落入窠臼,“總要盡千方百計努力”;二是,對生活合理性的苛刻的要求,無論塑造什么角色,人物的豐滿一定都要建立在對生活的觀察的基礎(chǔ)上,絕不憑空想象。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2017)

“多好玩兒啊”

人是最豐富的,于和偉說。“每一個人物,都去找他(和自己)人性共通的地方,可以找到。找到了,就拿這個點放大,去成為他?!卑ǚ疵嫒宋铮翰懿偈沁@樣,黎志田是這樣,趙輝也是這樣。

“我喜歡趙輝。”在采訪中,于和偉不止一次直率地表達,這是他2024年最喜歡的自己的角色。

我們說,他在2024年與觀眾見面的兩個角色,一個秦川,一個趙輝,某種意義上形成了對照組:都是高起點的年輕人,一個一路向上,成為法律和正義的化身,一個一路下滑,在人性的泥潭里掙扎。

這就是命運,于和偉感嘆,“這個多好玩兒啊。”

《城中之城》是金融題材電視劇,拍出了四個金融專業(yè)同學走到人生的中年路口后,選擇自己該如何活著的躊躇:有吊兒郎當?shù)亩秀@到錢眼里的狠人,有自始至終干凈的審計人,有仕途得意的未來行長。白襯衫是銀行人趙輝的工作服,也是整部劇揮之不去的意象。有人覺得白襯衫一定會變黃變黑,所以可以不必在意不值錢的清譽。有人一定要保住白襯衫的干凈,哪怕為此失去很多。趙輝本是后一種人,但在劇中逐漸變成前一種人。他深陷局中,被下套,被利用,也給別人下套,也利用別人。有的時候他把自己摘得很干凈,有的時候不免拔出蘿卜帶了泥。

最后,同學在他面前死去,好友與他分道揚鑣,有過命之交的大哥對他只剩算計。白襯衫怎么也洗不干凈了。他一步步提拔起來的、肖似年輕時的自己的下屬,憑那些他欣賞的特質(zhì):鐵面無私,心細如發(fā),對他窮追不舍,查到了他的把柄。他想死,也沒有死成。

在尺度允許的范圍內(nèi),于和偉飾演的趙輝(和他的幾個老友)是近幾年國產(chǎn)劇里算得上很精彩的都市人物,他憑借成熟的表演,讓熒屏里的趙輝在人性的灰度中游走。

“這是人性的東西,他一步步走到這,對他高風亮節(jié)的師父的尊敬依然在;哪些是對哪是錯,他的是非觀也很明確。他希望他們扳倒他,又會想,你扳得倒我嗎?他是一個多么矛盾的人啊。戲劇人物內(nèi)心越矛盾,這個人物是不是越好看?”于和偉說。

是戲,是人,在吸引于和偉。

在與《城中之城》劇組洽談階段,于和偉看過原作小說,知道了這是怎樣一個故事,趙輝是怎樣一個人。平臺、制片方、導演,約于和偉一塊兒吃飯,還說有領(lǐng)導要來,因為開會脫不開身,托別人傳話“你們先吃,我一會兒就過去”。于和偉知道這是什么意思——怕他不接:反面角色、不是第一署名,對于現(xiàn)階段的于和偉來說,似乎都可以成為拒絕的理由。

到飯桌上,于和偉開門見山:領(lǐng)導開著會,就別來了。他繼續(xù)說,趙輝這個人挺好,我不認同一定要演正面的人物,我也不認同一定要把我的名字掛在第一位?!安痪瓦@點事兒嗎?干嘛呢?干嘛要這么認為呢?我只找有共鳴的、我認為有價值的人物,對整個戲劇有貢獻的人。趙輝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個新人,有灰度的人。”同桌的人很驚訝,然后哈哈地笑。于和偉接著說,“人物沒有非白即黑,我們的世界也不是非白即黑?!?/p>

《堅如磐石》(2023)

當打之年

《我是刑警》的導演惠楷棟說,碰到好演員,是導演的福氣。他舉了富大龍跟于和偉在片場演的第一場戲來舉例說明。富大龍飾演地方上一個苦苦尋找殺害三個女孩的罪犯數(shù)年、跑遍全國十幾個省、幾度進入偵查誤區(qū)的隊長陶維志。富大龍演的第一場戲,是案子破了,陶維志默默地哭,一下子哭出了壓抑幾年的苦。

于和偉的第一場戲,是在找尋嫌疑人八年之久后,審問其情婦?!埃菆鰬颍┣安恢?,后不著店,橫插一杠進去,他要把那個情緒(演好)非常難,”懷有多年案子沒破的憋屈、對被審女孩的惋惜和同情、對罪犯的痛恨。

“他拿捏得特別真?!毙祛U樂也說。

《我是刑警》拍了一個多月時,惠楷棟聽于和偉說,他照鏡子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秦川。

好演員一定是把人物裝在心里,惠楷棟說,“有些演員,可能單場戲你看著很好看,最后剪起來發(fā)現(xiàn),這場戲他演過了,或者沒演到。就是不太對?!钡诤蛡ヒ约捌泻芏嗥渌輪T,戲剪輯起來,有連貫性,“會讓觀眾相信他就是這樣慢慢成長的。”

這可能是下意識的,于和偉回應(yīng),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那個人物的狀態(tài)下,生活中也會有點像角色。拍《城中之城》,在片場休息時,有人跟于和偉說話,于和偉有些許走神。制片人看到這一幕說,他現(xiàn)在是趙輝。

天道酬勤,張永新用這個詞形容于和偉?!埃ㄑ輪T)你只要一張口,你用什么語調(diào)、什么情緒把一句臺詞念出來,我們就能夠明白,你對這個角色的了解有多少。”《軍師聯(lián)盟》時第一次合作,一交流,張永新就知道,于和偉對曹操這個角色有儲備?!敖^對不是看了這個劇本就接。沒有三年以上的觀察和體悟,是出不來那種情境的?!?/p>

曹操的人物張力大,在過往影視劇中被詮釋過多次,而于和偉成功演出了差異性,跳脫、詼諧、狷狂。之后張永新與他在《覺醒年代》的合作,得益于在《軍師聯(lián)盟》建立的信任感。

社交平臺上有一張流傳很廣的《覺醒年代》片場路透圖:下了戲,在劇組工作人員、穿戲服的其他演員中,于和偉穿長衫、戴圍巾,坐在室內(nèi)長條凳上,面色郁郁,陳獨秀的神還在他身上。

電視劇《八千里路云和月》中有一個角色,是民族資本家田家泰。這個角色生活在民國上海的險惡環(huán)境中,周旋在多方勢力之間,不能流露真性情,對演員來說,表演難度大、層次多。張永新想來想去,這樣難處理的角色,還是于和偉能完全勝任,二人又一拍即合?!澳阒溃總€好演員總是希望挑戰(zhàn)自己,總是希望能夠演更豐富立體的角色。有挑戰(zhàn)、有難度,才會有表演上的創(chuàng)作沖動?!?/p>

三部戲,認識七年,從一般意義上的合作者變成了同行的好兄弟,張永新視于和偉為同道中人。“說白了,我們做一部劇,不論什么成色的一場戲,大家都千方百計想呈現(xiàn)到最好。但這所謂的最好不是誰來評判這場戲好不好,而是我們內(nèi)心都有一個要求,我不能夠放棄,不能夠偷奸?;??!痹谶@點上,兩人很早就達成了共識。

張永新看于和偉的其他作品,也能看到他下的功夫。“即使我們盡了百分百的努力,也未必能夠達得到我們想要的那個結(jié)果。如果你要在里邊耍你的小聰明,更是離你想要的結(jié)果越來越遠。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個地方偷一下懶,那個地方耍一個滑,最終吃虧的是你自己?!彼麄儽С值男拍钍?,對待工作“不松手,不滑過去”。

原先,他們只是交流表演的問題。張永新發(fā)現(xiàn),于和偉做過監(jiān)制以后,思路更開闊?!昂蛡ヒ呀?jīng)帶著制片人思維和導演思維了。我們更不局限在一個表演問題,或者一個角色的某個問題,大家會聊得更開闊、縱深。(比如)作品的立意,一個作品總體上,你的想象會有哪些實現(xiàn)?”有一回,他們在不同的劇組,都看了《至暗時刻》和《1917》,激動不已,原來戰(zhàn)爭片、歷史片可以這樣拍,和《覺醒年代》的制片人劉國華,三個人在群里你一句我一句,聊光影、鏡頭移動的方式、演員的表演、場景的使用,檢討自己的得失,聊了一兩個小時。

“大家都在當打之年嘛,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更加豐富一些?!睆堄佬驴偨Y(jié)。

《巡回檢察組》(2020)

理性與感性

在2017年的報道中,我們寫到了于和偉的大器晚成。他入行不晚,2003年,在高希希的電視劇《歷史的天空》里就演了反一號;但之后也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渡狀態(tài)”,到2017年《軍師聯(lián)盟》的曹操,才終于讓更多觀眾認識和喜愛他。在不上不下的時期,他也擔心過在行業(yè)的大浪淘沙中被沖走,向往“好劇本和優(yōu)良資源全過來,強強聯(lián)合產(chǎn)生好作品”。

近三四年,客觀來看,于和偉到了這樣一個階段。他有作品,有演技,有獎項認可,關(guān)注他的人越來越多。他從以前自述的在生人面前內(nèi)向的人,變成了合作者眼中會活躍氣氛、能夠順暢應(yīng)對外界、不讓別人尷尬的前輩。

于和偉說,有的時候,他還是會恐懼。“恐懼什么呢?其實認真分析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實現(xiàn)目標是非常快樂、滿足的,那你實現(xiàn)完之后,一直在那個狀態(tài),是有恐懼的。人都害怕往低處走,可是往低處走是不可避免的?!?/p>

有時候到半夜,于和偉會問自己,在焦慮什么?仔細想,想明白了,焦慮的無非是怕失去。想明白了就好了。

在這次采訪中,于和偉袒露了自己的兩面,一面昂揚、振奮,像秦川;一面有些許低沉,像趙輝。這都是他。

現(xiàn)在,53歲的演員于和偉做到了這一點:電視劇篇幅長,他能讓觀眾不對他的表演審美疲勞;電影施展的時空小得多,他給出的表演是扼要、準確的。

《懸崖之上》(2021)

《堅如磐石》是于和偉近年的大銀幕代表作之一。在編劇陳宇的筆下,黎志田是個底層棒棒軍出身的多疑的房地產(chǎn)大佬,但電影拍的是當下,直接呈現(xiàn)黎志田中年后高處不勝寒的處境,早年的經(jīng)歷隱而不顯。于和偉在人物出場的很短的時間內(nèi),可信地演出了這個角色被激發(fā)出的獸性的狀態(tài)。

片中于和偉的第一個重場戲,是黎志田在船上與年輕的警察蘇見明和本市一位官員餐敘。黎志田一邊與遠在異國的女兒通話,溫情脈脈;一邊介紹啞巴廚師,是他的表哥,小時候欺負他,現(xiàn)在被他割了舌頭,只能呵呵笑著端盤子;一邊放對官員有威脅性的視頻,把裝著視頻的手機扔到沸騰的火鍋里,讓官員伸手去撿。

那場戲于和偉完成了如下任務(wù):讓黎志田一出場便作為極端的、常年浸泡在權(quán)錢里被異化的危險人物立住,其人性只體現(xiàn)在對女兒的愛上;對官員完成了服從性測試;恫嚇住了年輕的警察。

采訪時我們聊到這場戲的處理,他講了另一件事兒。在上海戲劇學院時,排期末作業(yè),一出場,老師說,回去。怎么?不對。怎么不對?再出來。老師說,想想這是個什么人。又不對。老師最后說,一出場,你要帶出這個人的一生。同學們?nèi)铝?,怎么帶呀?老師不再給答案了。

閱歷漸長,如今,于和偉有了答案。“我們生活當中也可以,現(xiàn)在進來一個陌生人,如果性格特征明顯的話,三言兩語,你就知道他是一個什么人,可以想象他做了什么事?!薄靶愿裉卣魇且粋€角色的生命。你抓住那一類型的人物特征,把它提亮,就會帶有強烈的信息?!?/p>

黎志田的下一場戲,鏡頭先放集團宣傳片,是對集團幾個創(chuàng)始人的故事的套路化呈現(xiàn):如何通過奮斗建立大業(yè)。咔,宣傳片被打斷。黎志田按下暫停鍵:什么時候了,還那么土?換一家。邊上他的下屬們不敢多言。黎志田一言堂的地位出來了。

寥寥幾場戲,沒有演繹被異化的過程,于和偉合理化地呈現(xiàn)了黎志田被異化的結(jié)果。

《懸崖之上》和《堅如磐石》是前后腳拍的。于和偉演潛伏在敵方特務(wù)科的地下工作者周乙,是濃霧之下的人,既是特務(wù)科科長的心腹,也是被懷疑的對象。這個人不顯山,不露水,面對落入圈套的同志云淡風輕。他第一次亮出底牌,是找到機會和張譯飾演的被拷打的同志、特工老張獨處一室。誰是叛徒?奄奄一息的老張問。

“謝子榮?!敝芤一卮?。特寫對準于和偉的臉,此時,他脫下了面具偽裝。鏡頭停留的那一秒,心疼、痛恨,高濃度的情感沖出銀幕。

“演員創(chuàng)作是同時有理性和感性兩部分的,”于和偉說,感性來自他的真聽真看真感覺,理性來自他對劇本邏輯、情感節(jié)點的分析。是理性告訴他,這個地方,要給反應(yīng)了。“尤其是電影,篇幅就那么長,它就是一秒,所以一定要抓住那一刻,穩(wěn)準狠。在表演上講,我絕不會放過那一刻的東西?!?/p>

在采訪的最后,于和偉講起了一件往事。

在遼寧撫順市話劇團工作時,他考上上海戲劇學院,但沒錢上大學。為申請單位的資助,他寫了八頁紙的情況說明,到領(lǐng)導家樓里等答復,一天沒吃飯。見到領(lǐng)導的時候,對方也很為難,因為沒有先例。于和偉這時才感覺到胃痛,難受得蹲在地上,半天才站起來跟領(lǐng)導說,您回去吧,我走了。對方心軟了。

于和偉的命運就此改變。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我很喜歡那個“我不知道”的狀態(tài)——對話于和偉

人物自己會生長出來

南方人物周刊:你剛剛說,性格特征是一個人物的根本,比方說黎志田這個人物,你在準備階段做了什么二度創(chuàng)作的設(shè)計?

于和偉:很多,()我的角色很多都是(二度創(chuàng)作)……但不能大言不慚炫耀這個。我覺得演員能做的是錦上添花,不可能無中生有。裝修有硬裝和軟裝,硬裝動結(jié)構(gòu),把大梁打了,那能行嗎?(演員的二度創(chuàng)作,)無非是貼個窗花,讓它變漂亮。不影響結(jié)構(gòu)。影響結(jié)構(gòu)的話,編劇得回去再寫半年,那能行嗎?

在編劇編織的故事、謀篇布局的框架下,理解框架的基礎(chǔ)上,到處都是二度創(chuàng)作。我沒有預設(shè)。只要人物關(guān)系對了,把他研究透了,到現(xiàn)場之后,美術(shù)布置了那么真實的場景,只要感受就可以,人物自己會生長出來。一定根據(jù)人物性格去做。就知道該說什么話,不說就不對了。這完全是本能的。

我進入那個環(huán)境、就是那個人的時候,很過癮,是自己都想不到的。我很喜歡那個“我不知道”的狀態(tài)。最重要的并不是臺詞要怎么說,而是這個人現(xiàn)在是什么人?什么狀態(tài)?到那種狀態(tài)后,會相信自己。

我再回答你提綱里的一個問題,(我演)年輕時候的秦川和年老的秦川有什么區(qū)別?我沒多想。我相信到那一刻,我是那一刻的他。我相信20年以后,我就是20年以后的他,所以我不會想,這個時候要區(qū)別于年輕時候的他。我覺得那個東西就是技術(shù)。這個詞兒不太對,技術(shù)是值錢的,但技術(shù)有時候是最不值錢的,(值錢的)是你相信的那一瞬間。

南方人物周刊:你分享的這些二度創(chuàng)作,都是你的臨場發(fā)揮嗎?還是會提前構(gòu)想?

于和偉:我覺得是一種意識,一種理念,這么多年對戲劇沖突、故事、人物表達的認知。在這個認知下,我一看這個戲就覺得,可以這樣表達,可能會更好。或者是一種素養(yǎng),或者是一種技能,它是自然而然的。我也說不清楚。

南方人物周刊:你說了很多人物的“拐彎”,可能是讓很正的戲變得好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于和偉:我覺得要有趣,要生動。觀眾永遠看有趣的戲。你沒有勾起觀眾的興趣,觀眾不會關(guān)心你的人物命運的。還有是要有情感。不管什么戲,你把這些擱進去,會讓乏味的戲也變得好看。我經(jīng)常是這么思考的,當不好看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怎么變得好看一點。最重要的一點,我是覺得要演人。

碰著了是幸運,碰不著也正常

南方人物周刊:你說到會經(jīng)歷所謂的倦怠期,創(chuàng)作的激情下降,那完成日常的工作,需要調(diào)動你更多的心力嗎?

于和偉:會,這樣完成任務(wù)的(占比)大了,而不是本能的、勃發(fā)的東西,后者是我渴望的。比方我記著好像我們聊過曹操,那個角色演到后一半的時候,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說我要完成一個任務(wù),我用我的技術(shù)、經(jīng)驗如何變得好;當然,我也不太笨,會有一些方法,但跟原始的那個東西(不一樣)。

那個“我不知道的東西”才是好的。就是,我不知道我會是什么樣。這是特別特別難能可貴的,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說清楚……我們說做功課,那是一個層面;但有的東西是未知的,一個角色會刺激我,我特別渴望進入他,或者盡可能地表達他。那個精神上的感覺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這是比較原始的、讓你蓬勃的創(chuàng)造力。

南方人物周刊:這種蓬勃的創(chuàng)造力會出現(xiàn)在你自己選擇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戲里?

于和偉:不會,只會盡可能地接近。也不要去奢望。因為我們現(xiàn)在做不到那么單純的——就憑感覺,很任性,這個不想拍,那個沒感覺。各方面的因素總要去考慮、平衡,對吧?只能是盡可能去接近。碰著了是幸運,碰不著也正常。

南方人物周刊:原發(fā)的、自然的好奇心和職業(yè)的追求能結(jié)合在一起,曹操給你這個感覺,黎志田是不是也給你這個感覺?

于和偉:也是有的,非常準。那可遇不可求。小時候經(jīng)常會想,有一天做到力所不及的事情,比方說飛,多幸福,是吧?我覺得演員就是有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靈魂跟著他飛。如果你能夠感覺到那一刻,會上癮。演員有機會、有可能性進入角色,不管是用科學的塑造方法還是用其他你獨有的方法,是特別過癮的一件事情。

等我創(chuàng)造完,回到觀眾的角度去看,還可以,就是很大的幸福。當然這些幸福來自訓練,我覺得訓練的不是技術(shù),是心性,是敏感、洞察力、思考。

南方人物周刊:你覺得不能用技術(shù)這個詞粗暴或者工具化地概括演員的訓練。

于和偉:我覺得技術(shù)是能夠把這些東西拿過來,呈現(xiàn)出來。但最重要的是能感覺到的一些東西。敏感度,世界觀,經(jīng)歷——我覺得這些東西是需要訓練的。

所以我在說演員是幸福的時候,也是說,在要達到這種幸福的過程中,成長是痛苦的,感覺不到痛苦的人也感覺不到幸福。(

《三體》(2023)

同路人

南方人物周刊:你的這些訓練也形成了你表演的標準。

于和偉:對對對。永遠不要渴望成為另外一個人。你就是于和偉。有的評價說,于和偉演誰像誰。這個話我認。但有人說,把(于和偉演的)兩人擱在一塊,都覺得不一樣。不是。對看過戲的人來說,看這個片段,再看那個片段,會覺得不一樣。那對沒看過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張臉,怎么能不一樣?

我們無法像孫悟空一樣會72變,怎么能演出不一樣呢?我們抓住(人物)就可以了。是演員讓觀眾感覺到他是一個什么人,從而(覺得)他的樣子變了。

南方人物周刊:這種對于心性的訓練,是從生活當中來,還是從每一個讓你興奮的角色的扮演當中來?

于和偉:我覺得都有。不拍戲的時候,我就像有一種職業(yè)習慣似的,我總會跳出來去觀察,這個人在干嘛?他經(jīng)歷了什么?經(jīng)常會去換位思考。必須拿生活去關(guān)照你的創(chuàng)作、你的角色。沒有生活,都是瞎扯,對吧?

有了訓練之后,再去演,就不是臺詞的問題,而是如何去表達?這個可能就沒有一定之規(guī)了。我這一條和下一條可能不一樣。這個多好玩啊,這就是創(chuàng)作過程。

當然我們是在市場內(nèi)的,但我們也不必太在意那些評論。()它就是我自己的東西。當我確定了之后,去表達好了,不是狂妄,而是真的確定。確定之后其他的我也不要。我用我的表演和塑造的人物去遇見同路人。

《二手杰作》(2023)

你有什么了不起的?

南方人物周刊:你會考慮之后減少作品的量嗎?讓自己的臉在觀眾那保持一定陌生感?

于和偉:我覺得減產(chǎn)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方法。我減產(chǎn)的原因是,越來越對自我有要求。我不想演重復的角色。我希望我的下一個角色能夠更刺激我。(判斷標準是兩點,)一個是自己的興趣,有沒有太多的創(chuàng)造激情;也會考慮對觀眾的責任,或者是我現(xiàn)在給出這個作品價值大不大。

但另一個熱望,我還想演更多的角色。哪有那么多好的角色呢?那是不是說,(我)可以把戲變得生動了。得有這樣的一個心勁兒。是吧?要不斷地來、去、來、去,提醒自己。

南方人物周刊:像你2024年就有這樣的情況,拍完了很想歇一歇,身體和頭腦上也需要清空一下。但給你的時間不夠,那怎么辦?

于和偉:就像秦川的臺詞一樣,想辦法,換換腦子。出去玩一趟,離這個行業(yè)隔一點。做點之前沒做的、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事兒。因為我覺得脫離生活有點兒久。

南方人物周刊:你以前講過與生活的連接感是很重要的。但是你很長的時間在一個又一個劇組里面……

于和偉:對,不是自己在生活。那就通過一些手段和方法把這個角色忘掉。今天剛開始的時候我懶洋洋的狀態(tài),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跟秦川不像?那就是我(有意)回到那個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tài)。說得感性一點,我的方法,就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感受一下自己是一個什么人: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跟別人不一樣嗎?

那個時候會清空一下。然后把那些(角色賦予的)東西盡可能地放下——我說的是盡可能,如果全都放下了,那也就放下了(演員的)自信。自信還是要有的,這些自信哪來的?是以往的那些塑造人物帶來的。

南方人物周刊:每演完一個角色,你會帶上那個人身上的某種特質(zhì),還是說你會切割?

于和偉:我是一直在反對這個東西啊。

南方人物周刊:為什么?角色身上的東西帶到了你身上,你會越活越重嗎?

于和偉:不是,我是這么理解。每一個角色都教育過我,思想變化、認知拓展,這些都會讓我豐富。但是我是極其反對(演員)帶著某個角色身上的東西。我脫了那個戲服,我是于和偉,不要帶(上一個角色的)那個東西。不然怎么進入下一個角色呀?

回答剛剛的問題,會不會越來越沉重,我是覺得這個看你怎么化解。豐富是好事。如果想不通的話,了解得越多,困惑越多,就會變成一種沉重。角色背負太多了,就會有一些負面的東西。那把這個負面轉(zhuǎn)變成我了解了新的東西,不好嗎?當我出現(xiàn)這個(沉重的苗頭)之后,我把負面的東西剔除掉,還可以充滿好奇地再去探索。別沉浸在那個里面。

我很慶幸的是,我找到了一個跟我的性格相匹配的、我熱愛的事業(yè)。我覺得契合度還蠻高的,我雖然有時候有故作的倦怠期,()就總體來說還是蠻幸福的,是吧?

網(wǎng)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26期 總第826期
出版時間:2025年03月31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shù)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