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第一個在本科階段由清華轉學到北大的學子。其后,他又跳過碩士研究生階段,以同等學力直接考取中山大學的古典文獻學博士,成為嶺南詩人、學者陳永正教授的關門弟子。
他對傳統(tǒng)文化有著近乎偏執(zhí)的堅守。他以詩人、儒者自居,始終堅持詩教,致力于傳統(tǒng)文化的保存與弘揚。
他年輕時從不缺少話題,總是站在時代的風口,發(fā)表自己對文化現(xiàn)象和問題的見解。
如今步入中年,已在深圳大學人文學院執(zhí)教多年的徐晉如,似乎褪去鉛華,愈加沉淀,帶著他的新書《國文課——中國文脈十五講》,向世人展示他的學養(yǎng)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他在這本書中一以貫之地挑戰(zhàn)著主流的學院派文學觀點,試圖帶給讀者他心目中的中國文學正脈。
修辭立其誠
最早開始寫作這本書是在2018年的上半年,“當時應《社會科學論壇》雜志的邀請,以《中國文學的正脈》之名連載,每兩個月寫一篇。”徐晉如說。連載一直持續(xù)到2020年底,作為責任編輯的袁佳佳,每次都要催促徐晉如交稿。甚至好幾次都是編輯把版面預留好,等他一交稿便馬上排版下廠印刷。
拖稿之所以如此嚴重,對材料、研究十分熟悉的徐晉如歸因于“需要克服內心強烈的恐懼”。
這種恐懼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他對中國文學的認知與主流學界的認識截然不同,更與許多普通文學愛好者的期待南轅北轍。他備感寂寥,“但是一種自覺與古人心意相通,而必須要傳達古人真意的強烈自傲與責任感,又使得我不得不下筆?!薄吨袊膶W的正脈》正是在這種內心焦灼、交戰(zhàn)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
成稿之后,徐晉如原欲投某老牌大出版社,并定名為《國文課》,希望能與程千帆的《唐詩課》、畢飛宇的《小說課》組成一個完整的系列,因為程千帆除了是著名學者外,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詩人,而畢飛宇也是享譽文壇的作家,他們來講唐詩、講小說,都是當行本色,能道出許多外行人無法體悟的關節(jié)處。
出版社給的回復是:“我們覺得大稿文采斐然,對古代文學有自己獨特的體認和系統(tǒng)的認識,可謂卓爾不群……”,但還是放棄了。
徐晉如寫作該書時,對此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在采訪過程中,他反復提到“修辭立其誠”的觀點。這個觀點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币馑际钦f,君子應該要以進德修業(yè)為要務。進德要貫徹忠信的品德原則。而要想積蓄功業(yè),修飾的言辭一定要忠實于自己的內心,亦即誠懇。
基于這樣的原則,徐晉如認為寫作必須遵從自己的內心體悟與立場,當與出版社產生一些無法通過修改來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時,他只能放棄原初的想法,另謀出版。
“我寫這部書,才算徹底明白了錢穆先生著《國史大綱》時的心境。他是在抗戰(zhàn)相持階段,通過著書讓中國人產生對中國歷史的信心,我是在中國文脈由長江黃河潛為洑流之時,告訴大家何謂中國的文脈,讓大家對中國人的精神葆有信心?!?/p>
徐晉如認為,民國時期的《國文》其實就是今天的語文,今天一些大學的國文課也不過是大學語文,而“我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國之文學,最能代表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文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最精萃的部分”。
后來,經學者龔鵬程推介,這本書轉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到簽約時,徐晉如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的湯文輝,正是他公開出版的第一部書《大學詩詞寫作教程》的責任編輯,不由得“感慨世有知音,奇緣輻輳”,這也是他“修辭立其誠”所帶來的緣業(yè)。
徐晉如在書中極其推崇唐代宰相、被蘇軾譽為“上下千年,一人而已”的陸贄,認為陸贄是真正做到了《中庸》所謂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的先賢。因為陸贄憑著自己對天下黎民、對唐王朝、對唐德宗的一片赤誠,盡心竭力地貢獻自己的才智,多次使時局得以逆轉。在徐晉如看來,陸贄這種“通經術于政治,統(tǒng)文章于性道”的醇儒,地位要比孟子還高?!八侮懢艤Y稱他是‘唐孟子’,其實陸贄比徒為大言而不能切于事理、行之有效的孟軻,要高明太多?!?/p>
身體力行的文脈
徐晉如多年來都一直堅持詩教,在他看來傳統(tǒng)學問是為己之學,是求“仁”。
“心之全德謂之仁”,傳統(tǒng)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徐晉如認為,要想導人進入傳統(tǒng)學問之門,詩是最好的啟蒙,所以孔子才說“興于詩”。詩可以調和性情,“通過詩,可以讓人的性情發(fā)抒出來。性情恬淡的,詩可以使他激烈一點;而激烈的,則可以使他平和一點,這是古人說的詩教溫柔敦厚的效用?!?/p>
對徐晉如而言,從“興于詩”進入傳統(tǒng)學問,本身就是傳承文脈的一個表現(xiàn)。所以,對于時下一些所謂文脈已斷的言論,徐晉如認為,只要還有人在堅持傳統(tǒng)學問,堅持寫舊體詩及駢、散文,哪怕人數(shù)極少,文脈始終都不會中斷。而這些堅持的人,通過各自的努力再把文脈延續(xù)到下一代,中國文脈便是如此薪火相傳。至少,在徐晉如看來,自己一直堅持的詩教,正是為著這一目標而努力。
嶺南詩壇、詩學晚近以來便十分繁盛??忌详愑勒牟┦恐?,徐晉如在中山大學便牽頭創(chuàng)立了嶺南詩詞研習組,開展他的詩教實踐。畢業(yè)到深圳大學任教后,他又指導學生成立了深大國詩社。
近年來,他更是在各個平臺開設線上、線下課程,主要面向各中小學教師,試圖讓更多的中小學教師掌握格律、學會寫詩。他認為,只有這樣,教師們才能向學生傳達出古典詩歌的真精神,才能把詩詞文化更為準確地普及給更多年輕人。
徐晉如認為,詩猶如吃飯呼吸一般,應該融進生活之中,用以記錄自己的靈魂、記錄這個時代,這種對詩歌近乎宗教般的熱忱,施之于自身,也教之于學生。
除了堅持詩教外,近年來,徐晉如一直潛心于明末廣東女詩人、歌妓張喬的文獻整理與研究。
出自嶺南文獻大家陳永正的門下,徐晉如自然也非常關注廣東詩歌文獻的保存與整理。在與陳永正共同主編《百年文言》時,徐晉如對1930年代國立中山大學的文言刊物《文學雜志》發(fā)生了興趣。而當時《文學雜志》第十四期是《南園詩社專號》,里面刊有學者古直為南園詩社女侍張喬寫的傳記,同時也有為《蓮香集》中的其他作者所系的小傳。
“我才知道,在晚明的時候,廣東曾經有這樣一群氣節(jié)之士,英風俠慨,令人心折?!?/p>
徐晉如與張喬的隔世情緣由此展開,這也成了他多年來的精神寄托。
張喬,字喬婧,號二喬,生于明萬歷年間,卒于崇禎六年(1633),年僅19歲。張喬母親原是吳地(一說金陵)的一名歌妓,因能歌被賣到廣州,生下張喬。出身低微的張喬清麗可人,頗有才情,且志行高潔。
當時的明朝內憂外患,張喬有憂國之心,得到嶺南詩人、志士陳子壯、黎遂球等人的欣賞,并與之詩歌酬唱。后來張喬因病去世,與她互生情愫的書生彭孟陽將其葬于白云山中,并廣邀嶺南名士賦詩植花于墳前。因此,張喬墓又稱為百花冢,三百多年中,是花城廣州的一處名勝,也是廣東文化精神的一處勝景。
“我現(xiàn)在為張喬做的事情,也是對文脈傳承的一種身體力行。保存文獻、弘揚精神,都是文脈的內容。文脈說到底是文化,是我們的傳統(tǒng)精神。所以這樣的文化、精神,它是滲透進生活里的,就像孔子說‘須臾不離仁’一樣?!?/p>
“張喬以及她身邊的廣東詩人們,在明末鼎革之際,都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民族氣節(jié)。一位弱質女詩人有此心志,不正是顧炎武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最佳詮釋嗎?”徐晉如說。
“更重要的是,就像當年陳寅恪托幽志于柳如是,我覺得,我與張喬的愛人彭孟陽的心志最為相通,我做《蓮香集》的版本考,做它的校注,收集近四百年來人們憑吊張喬的詩文曲賦,都是在與彭孟陽共情?!?/p>
2018年秋,徐晉如來到白云山探訪百花冢。路上,他特意帶上了一支清香素雅的百合花。
今天作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百花冢,實際上是“百花冢前妝臺石”,1984年由郭紀勇(廣州文史考古愛好者,曾發(fā)現(xiàn)多件文物并轉交廣州博物館)發(fā)現(xiàn),而真正的百花冢自1936年后就再也沒有人去過。徐晉如百感交集,先是佇立在石刻前,后又摩挲著“百花冢”“穩(wěn)心”等字跡,看得出神。
在一番打掃之后,徐晉如恭敬地獻上百合花,總算與他魂牽夢縈的佳人見面了。
回到深圳住所,徐晉如馬上寫了一首長詩《百花冢行》,里面說:“詩人熱恨噀長天。忠臣漆血染木棉。亦有傾城胭脂淚,沁向懷仙惻惻篇?!薄拔ㄓ袛嗍栃标枺f人海中獨如醉?!标愑勒x后評說:“此詩有清人風味。”
徐晉如后來多次到白云山尋訪張喬的墓址。他看了很多郭紀勇等人當年沒有看到的文獻,且形諸夢寐,多次夢見找到了百花冢的確址。2019年的12月29日,徐晉如從小徑上山,兩腿被山中荊棘劃得鮮血淋漓,但他心情極其愉快,因為在根據文獻推測的位置,他發(fā)現(xiàn)了一座墓塋,與1936年清明蔡守(廣東名士,是當時有名的金石專家)等人探訪百花冢的留影非常相像??上У氖?,墓前半為泥土所掩,沒有墓碑等能確認的證據。他打算等疫情過后,請廣州的考古部門一起挖開浮土,“黎遂球撰寫的墓碑一定還在?!?/p>
數(shù)月后,徐晉如帶著自己的學生又來到百花冢妝臺石前,以當年百花祭的形式舉行了一次雅集,并將“百花?!薄胺€(wěn)心”等石刻做了拓印。
徐晉如把當年彭孟陽題在百花冢前妝臺石上的“穩(wěn)心”拓本裱好,掛在了書房,名為“穩(wěn)心廬”。
做到這樣,徐晉如覺得還不夠。他還藏有張喬的數(shù)幅畫像。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他于2020年12月11日傾盡積蓄拍下的“咸豐辛酉(1861)居廉所繪張麗人像”。
在研究《蓮香集》期間,徐晉如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我每隔幾天,用谷歌讀書搜一下張喬、張麗人、蓮香集、百花冢等關鍵詞?!彼?,2020年北京翰海拍賣秋拍會,有一幅1861年畫家居廉畫的張麗人小像的消息,剛出來他就看到了。該畫由清人李長榮舊藏,在同治元年(1862),為慶祝張喬的生辰,他遍征詩友題跋,幾乎把整幅畫的留白題滿。
爛熟張喬各種材料的徐晉如從未想過這幅畫竟然尚在人間。他當即暗下決心,一定要將該畫拍下。不僅因為該畫有極其重要的文獻價值,也因為“除了彭孟陽外,四百年來,最懂、也為張喬做了最多事情的自己,絕對不能錯過這幅畫”。
2020年12月10日,帶著積蓄與貸款湊足的資金,徐晉如飛抵北京,直奔拍賣現(xiàn)場。
本著“未慮勝,先慮敗”的古訓,徐晉如利用展覽的空當,先把畫上的題跋全部精校、著錄到電腦中。
拍賣當天,徐晉如齋戒沐浴,對著己藏的另一幅居廉繪張喬像焚香施禮,祈求佳人保佑。他心中默念張喬的《漫述》詩:“朱門粉隊古相輕。莫擬侯家說定情。金屋貯嬌渾一夢,不如寒淡嫁書生?!?/p>
徐晉如選擇了316的號碼牌,這是張喬的生日號,選完號碑,他忽然發(fā)現(xiàn),這幅畫的拍賣標的號0725,正是張喬的忌日。
“在那一刻,我就意識到這幅畫我一定能拍到?!?/p>
中文教育實踐
近年來,關于中文出現(xiàn)“低俗化”傾向的討論備受關注。2022年5月,關于“中文已死”的話題引起媒體和網友熱議。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原因固然很多,但也折射出高校中文教育的一些不足。
徐晉如長年為中文教育的改革呼吁、實踐,這是他對“中文系何為”的思考結果。在他看來,“文史哲本該是打通人心,淳化風俗的學問”,自五四胡適等人引入西方學術制度,演化到后來,成為一種過分強調理性中立的“社會科學”,“都變成了不帶感情的科學之時,人文學者也就失去了他們存在的意義。”
“傳統(tǒng)中國文學,研究是為了創(chuàng)作,文學研究就是對文學經典的涵泳、仿作;傳統(tǒng)中國歷史,是要學者能著史修志,歷史學的全部目的,是寓褒貶于史筆,樹立一永恒不變之價值;傳統(tǒng)中國哲學,也只是為了學者的明心見性,是學者希圣希賢的必由之路?!毙鞎x如說。
“胡適把理工科的思維方式、研究手段,引入中國文史哲研究中來。他所開創(chuàng)的學術道路,為平庸者提供了武器,讓他們可以憑數(shù)量的優(yōu)勝而反客為主,從而讓人文學術成為西方學術、特別是美國學術的附庸,不再是修身立德的君子之學?!?/p>
思索一種完善的“中文”“文學”教育體系,是徐晉如的重要課題,而給予他莫大影響的,是民國時期曾任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的古直。2014年,徐晉如與導師陳永正共同主編《百年文言》,在搜集文獻時,發(fā)現(xiàn)古直在任期間曾編印過一本純文言的期刊《文學雜志》。
《文學雜志》是當時國立中山大學的校內刊物,主要刊登中文系師生的作品,以近體詩、文言為主,水平很高。尤其是一些學生的作品,即使是初涉詩文創(chuàng)作,但也能“中式”(符合規(guī)格),甚至能看出不凡的文史見識。
徐晉如佩服并認同古直的文學觀念與教學實踐,“這部雜志對文學的定義,與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文學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是先秦儒家語境下的‘文學’,大概相當于今天所講的‘人文學’”。
這激發(fā)了徐晉如寫“中國文學的正脈”,即《國文課:中國文脈十五講》,同時也促進了他中文教育設想的成形。而古直在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設置的國學教育成了他中文教育體系的藍本。
“大學中文系應當承擔起培養(yǎng)中國文化的傳承人、培養(yǎng)文學的教化之士的任務。”所以徐晉如贊同聞一多將語言學單獨分系的說法,同時,他認為更應在此基礎上將中文系析為文學創(chuàng)作專業(yè)與國學藝術專業(yè),而這兩個專業(yè)均應將古詩文的習作設為必修課程。
徐晉如認為,這樣的專業(yè)設置正可以解決所謂“現(xiàn)在的中文系并不是培養(yǎng)作家的地方”的困境。目前大學中文教育的尷尬在于社會需要具備較強寫作能力的中文系學生,但大學的中文教育卻以培養(yǎng)文學研究的學者為目標,學習的文學史、文學理論多,讀過的基本文學經典少,必要的寫作訓練多憑學生自覺。然而,幾乎只有博士畢業(yè)才有可能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大部分中文專業(yè)的學子不會從事文學研究,如此耗費資源地培養(yǎng)少數(shù)的學者,卻忽視讓大部分中文專業(yè)的學生掌握核心業(yè)務能力,是一種浪費。
徐晉如尤其推崇古直主政中山大學中文系時的課程設置。他認為設置純粹的國學內容,才能讓中文系學生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承人。
“該系必修課程分講授與自修二類。講授類之‘基本國文’,實即讀經,由《孝經》始,歷《論》《孟》《毛詩》《禮記》《左傳》而《周禮》《尚書》《周易》,另有《爾雅》郭注、小學大綱、《說文解字》等?!段倪x》一書,是詞章之學,貫穿全部四年,而四庫總目、前四史為自修。選修課程則有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經學通論、文學史、目錄學等通論性質的課程,又有各專書之研究及各家文選、詩選等?!?/p>
“我的老師,昆曲表演藝術家張衛(wèi)東先生曾說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不僅要會讀寫,還要會唱?!眰鹘y(tǒng)的詩樂舞是相結合的,這就形成中文獨特的聲律之美。這種聲律之美也是傳統(tǒng)的審美范疇。而經過一定的聲口訓練,才能對傳統(tǒng)的聲律之美有深層的體悟,從而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而對于中文系的學術研究,徐晉如也有他自己的堅持,他認為,研究需要有與古人心契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必須來源于自身的沉浸式模仿與創(chuàng)作實踐,然后再用經過系統(tǒng)學術訓練的理性將其表達出來。
“對我來說,一切學術研究不只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更是與古人神遇的過程。我做《明歌者張麗人〈蓮香集〉校注》如是,講唐宋詞人的《長相思——與唐宋詞人的十三場約會》如是,《國文課》同樣如是?!痹凇秶恼n》中,可以看到一代代人對中華文化的堅守與弘揚,一條條涓涓細流匯成了流淌千年的文脈。徐晉如想做的,就是成為匯入這千年文脈長河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