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基輔,記者們戴頭盔、身穿防彈衣進行采訪(視覺中國)
布倫特·雷諾德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022年3月13日這一天。
這一次,死神終于抓住他的頸項。他倒在血泊中,彈片扎進了他的脖子。
當時,這位著名的美國紀錄片導演、記者正在伊爾平的一座橋上,把鏡頭對準正在逃離家園的烏克蘭難民們進行拍攝。突然,一陣密集而猛烈的槍炮聲響起,為他開車的當?shù)厮緳C調轉車頭就跑,隨后迅速沖過烏克蘭軍方設的一個關卡。
伊爾平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北部郊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它是俄羅斯進攻基輔的重要關口之一,也是俄羅斯近幾周來密集轟炸的戰(zhàn)略要點。
和布倫特同在一輛車上的,還有一位美國攝影記者、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生院兼職教授胡安·阿雷東多。他遭受了重傷,被送進基輔地區(qū)的一家醫(yī)院。得知消息后,一名意大利女記者沖到醫(yī)院來找他們,拍下阿雷東多側身躺在病床上接受緊急治療的痛苦表情。
布倫特·雷諾德參加2015 年皮博迪獎的頒獎典禮圖/視覺中國
?
生死概率游戲
2015年,在皮博迪獎的頒獎典禮上,面容干凈、穿著一身筆挺黑西裝的布倫特和哥哥格雷戈棒著獎杯站在紅毯上合影。他面目英俊、身形挺拔,宛如一位明星。
大多時候,布倫特的形象更接近于同行們用手機為他隨手拍下的工作照:胡子拉渣,穿著皺巴巴的橄欖色野外工作服,里面露出防彈背心。他雙手擺弄著攝影裝備,藍灰色的眼眸望著鏡頭,流露著一種迷霧般的憂郁。一位和他在哈佛大學尼曼課程有過交集的人士這樣描述他:“極富天賦,溫和善良,為人羞澀?!?/p>
布倫特及其兄長格雷戈是美國的紀錄片導演、新聞記者和電視制片人。在過去20年中,兄弟二人在全球范圍用鏡頭、文字記錄下沖突、暴力、毒品和社會問題,屢獲重量級行業(yè)獎項。他們曾被艾美獎、DGA獎提名,摘得過國際紀錄片協(xié)會獎、愛德華·莫羅獎、兩次哥倫比亞杜邦獎、兩次海外新聞俱樂部獎。2015年,兄弟二人以一部關注芝加哥地區(qū)心理問題少年的紀錄片《最后的高中》(Last chance High),拿下了有“美國電視新聞界的普利策獎”之稱的行業(yè)最高獎——皮博迪獎。
穿梭在沖突、炮火和暴力中,雷諾德兄弟總能死里逃生。格雷戈稱之為一種“概率游戲”,他自信地認為,如果掌握一些規(guī)則,“即使是在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你活下來的幾率都可能很高?!?/p>
車禍、槍擊、炮火轟炸、被人用槍指著頭、從高臺上被踢下去……在職業(yè)生涯里,兄弟倆多次僥幸地和死神擦肩而過。有時候,甚至是逃難途中的一次汽車爆胎,都可以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3年接受《電影制作人》采訪時,他們分享如何得以“死里逃生”的經(jīng)驗總結:“在報道戰(zhàn)爭和沖突時,真正理解政治局勢以及相關的玩家是很重要的,你必須知道什么地方、在什么時候會是相對安全的?!?/p>
“在沖突地區(qū),有太多不能控制的情況,但是你必須學會準確地評估風險,這在救自己一命上是最重要的?!彼麄冋J為,如果和設路障的人、軍閥的談判經(jīng)驗多一點,當情況變得危急,就知道腳該站到哪里,能相對安全地完成工作?!叭绻覀儗@一點不確信,我們就不去做。”
雷諾德兄弟的成就和驚險刺激的人生經(jīng)歷,引來了不少雄心勃勃、想進入這一行的新手。
但他們總是勸告這些年輕人不要盲目沖動地冒險,建議他們先學習在沖突地區(qū)所需的生存技能和功課:包括如何找到能幫你私下疏通很多事的“中間人”、能干的司機;學習如何和外國的軍人、警察打交道;在一個缺少法律規(guī)范、只用現(xiàn)金的經(jīng)濟體里,如何處理財務問題;在困難重重的高壓環(huán)境下,如何使用工作設備?!霸诔霭l(fā)去伊拉克和阿富汗戰(zhàn)場之前,我們倆都已經(jīng)有在國外工作生活很多年的經(jīng)歷?!?/p>
美國攝影記者、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生院兼職教授胡安·阿 雷東多在醫(yī)院接受治療 圖/視頻截圖
布倫特本人尤其贊賞一些免費向獨立記者開放的戰(zhàn)地生存技能培訓的公益項目,包括緊急醫(yī)療救護技能:“如果你能正確地為受傷的同事處理好傷情,在被送去醫(yī)院之前,你就能為他爭取到活下去的機會?!?/p>
布倫特和格雷戈是最親密的事業(yè)伙伴,共同創(chuàng)辦了雷諾德兄弟工作室和影像。他們和《紐約時報》、《時代》集團、HBO、半島電視臺等國際知名的媒體機構合作,共同拍攝了一些新聞紀錄片,同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通過多年的配合和設計,兩人在拍攝、制作及后續(xù)工作的整個過程里,每一個步驟都可以做到角色替換,這使他們得以奔赴全球許多地區(qū)拍攝不同的選題,同時保持穩(wěn)定的作品數(shù)量。在他們的紐約工作室,有數(shù)位全職編輯參與項目的后期工作。
但真正前往沖突區(qū)現(xiàn)場的,只有他們兩人。在2013年的一次采訪中,布倫特說他們倆很早就明白了一件事——在沖突地區(qū),輕裝上陣是保持工作效率的關鍵?!皥F隊過于龐大,常會是負資產(chǎn)。我們經(jīng)??吹酱髾C構媒體派出的報道團隊被美軍丟在了后面,因為沒有這么多空余的車位留給你們?!?/p>
雷諾德兄弟的紀錄片《Dope Sick Love》劇照,聚焦美國紐約 兩對深陷毒癮的情侶的生活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zhàn)場,兄弟倆常常只拿著臺小型數(shù)碼攝影機和無線麥克風就動身了,他們不帶三腳架、燈光,也沒有扛設備的制片助理。碰到部隊運兵車上連捎帶一個人的空間都沒有時,他們就騎著駱駝跟隨。他們的腦袋上方是操作50口徑機關槍的炮手,炮手們的腿在他們面前搖搖晃晃,有時他們就直接坐在坦克的上面。
對雷諾德兄弟來說,故事永遠是第一位的,他們也不讓自己過于依賴裝備,因為在沖突現(xiàn)場,經(jīng)常面臨的處境是只允許使用智能手機的視頻拍攝功能以及手掌大的袖珍攝像機。
2013年左右,埃及開羅政府軍打擊“穆斯林兄弟會”,雷諾德兄弟到開羅采訪拍攝。在雙方激戰(zhàn)的街頭,他們遭到了暴徒的兩輪襲擊,“因為他們不想被國際媒體拍到暴行?!弊罱K,布倫特用蘋果手機,利用GoPro隨拍攝像機自帶的內置WIFI,外加一只索尼袖珍攝像機,遠距離操控完成了這一不可能的拍攝任務。
?
?
臨界點:把鏡頭對準生存絕境中的人們
布倫特關注的題材有戰(zhàn)爭、毒癮、幫派暴力、無家可歸和環(huán)境災難等。
倒在烏克蘭之前,他正在為《時代》集團拍攝一部名為《臨界點》(Tipping Point)的紀錄片。這是一檔關注全球難民危機的項目,烏克蘭是他記錄的其中一站。
事實上,生存絕境下人們的逃亡和遷徙,是布倫特投注心血多年的議題。過去十年,他和格雷戈拍攝了關注被美國驅逐出境的海地難民(《異鄉(xiāng)陌生人》)以及因貧困、暴力而逃離故土的中美洲兒童(《國界之間:美洲難民危機》)的紀錄片。
2014年,他們在美國、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等多國邊境上拍攝《國界之間》。布倫特跟隨逃難的孩子們踏上一路朝北的危險旅程,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每一步,包括鳧水穿越危地馬拉-墨西哥邊境的河流,以及在路線上的每個關口設法逃脫墨西哥移民局的攔截、抓捕和遣返。
《紐約時報》這樣評價雷諾德兄弟的作品——“富有挑釁性”、“有著驚人的接近性”以及“令人震撼、同時也被低估了”。該報前高級制片人大衛(wèi)·拉梅爾曾擔任他們處女作的剪輯,他說:“我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像他們那樣的作品。他們花費時間發(fā)掘到了此前沒人關注過的故事題材。”
克雷格·雷諾德(左)和布倫特·雷諾德(右)在伊拉克(資料圖片)
“重要的是你足夠接近拍攝對象,近到幾乎從對方的眼睛里看待他身處的世界?!?007年接受行業(yè)刊物《美國電影攝影師》采訪時,兄弟倆如此解釋自己的拍攝哲學,“而我們則盡可能地隱身?!?/p>
一位熟悉布倫特的該報記者評價,他在社會學、歷史學方面學識淵博,總能侃侃而談。但是,“他的作品中最為突出的,是把對人道主義的關懷和深入一線的采訪記錄結合起來。通過對人們近距離的刻畫,展示了他們如何看待身處的世界,以此檢視那些需要關心的社會問題。”
雷諾德兄弟的紀錄片《開戰(zhàn)》劇照,美國士兵安東尼·史密斯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失去了右臂
?
?
孤獨的記錄者
1971年10月2日,布倫特出生于美國東南部的孟菲斯,在阿肯色州的小石城長大。他的父親路易斯是一個推銷員,他的母親則是一名社工。小石城在美國民權運動中具有歷史性意義。后來,他專門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小石城中心:五十年之后》,重新審視美國社會中依然頑固存在的種族主義和社會不公。
1990年代后期,布倫特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獲得社會學專業(yè)碩士。在紐約,他從“市中心社區(qū)電視中心”起步,這是一個拍攝、制作紀錄片和教授電影制作的組織。不久,他的兄長格雷戈也搬到了紐約。兄弟倆隨后和電視中心創(chuàng)辦人之一Jon Alpert合作,開啟他們的職業(yè)生涯。
大學畢業(yè)后,布倫特一心想做戰(zhàn)地記者。但他很不愿意進入一家機構媒體慢慢積累資歷,然后再申請、等待外派機會?!拔矣谑亲再M飛去了柬埔寨,隨身只帶了一臺小型數(shù)碼攝像機,而且我都不太會使用。”他最終設法讓自己被認真對待,搞定了一個重要采訪——一位副總理手下掌實權的高級將軍,當時這位副總理的安保部隊在金邊街頭正和另一位副總理掌控的武裝力量巷戰(zhàn)。
隨后,這位毫無經(jīng)驗的美國青年很快就遇到了麻煩。一天,他跳上當?shù)胤g的摩托車后座,奔向叢林深處,去采訪一個村里的村民。然后,他才意識到自己闖入了紅色高棉的武裝控制區(qū)。形勢變得很糟糕,“糟糕到得靠一支配有重型武器裝備的軍隊才能把我營救出來?!毙疫\的是,他之前通過采訪結識并成為朋友的那位將軍真的派兵把他營救出來了。
此后二十多年,他和兄長格雷戈合作,一同成長為成熟乃至卓越的紀錄片導演和新聞記者。兩人走遍了柬埔寨、阿富汗、伊拉克、埃及、墨西哥等充滿沖突和暴力的地方,也關切著美國本土的吸毒、種族歧視、青少年問題、戰(zhàn)后創(chuàng)傷和醫(yī)治等社會議題。
如同在玩一個和死亡、人類苦難及悲傷賽跑的靈魂游戲,他總是聚焦于那些最撼動人心的故事,也為之承受了凝視深淵的精神負重。
大約2010年左右,這對兄弟組合的分工有了一個變化——由布倫特承擔所有在沖突地區(qū)的采訪、拍攝。原因是格雷戈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
自布倫特遇害后,包括《紐約時報》、《時代》雜志、CNN、《泰晤士報》等國際主流媒體紛紛在平臺上悼念他,或譴責要為他的死亡負責的一方。但沒有記錄和報道顯示他有妻子或者孩子。
55歲的皮埃爾·扎克熱夫斯基(左一)和24歲的奧列克桑德拉·庫夫 希諾(“薩莎”)(左三)在烏克蘭進行采訪 圖/視覺中國
?
?
老兵皮埃爾和年輕的“薩莎”:“我總是為他的工作擔憂”
布倫特·雷諾德是第一位在烏克蘭戰(zhàn)事中遇害的新聞記者。
3月14日,就在他脖頸中彈的第二天,55歲的皮埃爾·扎克熱夫斯基和24歲的奧列克桑德拉·庫夫希諾(“薩莎”)也在基輔的郊區(qū)喪生于炮火。他們的同事、39歲的本杰明·霍爾重傷,被送往醫(yī)院接受治療。
3月15日,??怂剐侣勈紫瘓?zhí)行官蘇珊娜·斯科特公布了這一噩耗。據(jù)她介紹,在外出采訪拍攝中,這個報道組乘坐的車遭到了炮火攻擊。
皮埃爾是一名從業(yè)數(shù)十年的戰(zhàn)地攝像記者、新聞老兵。在為??怂剐ЯΦ亩嗄曛?,他幾乎參與了該電視網(wǎng)播出的每一個國際新聞報道,足跡遍及伊朗、阿富汗和敘利亞。2021年11月,??怂剐侣劸W(wǎng)授予了他一項榮譽——“幕后英雄”稱號,獲獎理由是他“在戰(zhàn)火中冒著生命危險為福克斯新聞頻道帶來新聞故事”。
皮埃爾平時駐站倫敦。2022年2月烏俄邊境局勢緊張起來后,他被派往烏克蘭戰(zhàn)場。
“他身為記者的激情、才華都是無與倫比的?!彼箍铺卣f,“在戰(zhàn)地報道現(xiàn)場,沒有一種角色是他不能立刻跳進去、補上的,無論是攝影師、編輯、工程師還是制片人。他總是在巨大壓力下以驚人的才干完成使命。”
該電視新聞網(wǎng)總裁杰伊·華萊士說自己和無數(shù)其他人一樣,每次只要看到他手里拿著攝像機的鏡頭,就感到格外的安心。“他留下的遺產(chǎn)——積極樂觀的精神、無窮無盡的能量和對新聞故事的眼光,將被繼續(xù)傳承下去。”
皮埃爾是愛爾蘭人,在都柏林求學。他的父母和兩個兄弟都居住在愛爾蘭。
在接受愛爾蘭一家媒體采訪時,他的母親瑪麗·安格悲傷地說,工作“就是他的命”,“這就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也特別擅長做。我總是為他擔心,此外我還能做什么呢?他死里逃生過很多次,碰到這么多問題、這么多事。所以,我們一直以為他還能再一次逃脫?!?/p>
在母親眼中,皮埃爾是一個“純種的愛爾蘭人”,直率、直接、有點莽撞。“他留著一口胡子,無論他在哪里,包括在以色列,他常常直接走上去,然后說:‘我是愛爾蘭人,名叫皮埃爾·扎克熱夫斯基,所以讓我通行吧?!偸悄軌蜻^關。他不喜歡被人盤問和質疑?!?/p>
和皮埃爾一同遇害的,還有一位年僅24歲的烏克蘭籍本地女記者奧列克桑德拉。她和??怂剐侣劦膱F隊組一起工作了數(shù)周,為他們充當基輔和周邊地區(qū)的向導,負責收集信息、與消息源聯(lián)絡。
在朋友和同事眼中,昵稱為“薩莎”的奧列克桑德拉是一個富有才華、說話風趣的姑娘,喜愛攝影、詩歌和音樂。
聘請當?shù)厝俗鲋?,是多?shù)主流新聞媒體在一個陌生國度迅速展開報道工作的做法。但這位烏克蘭女孩有著自己的目標。戰(zhàn)事爆發(fā)后,薩莎每天都夜以繼日地工作,她的目標是“確保讓世界知道正發(fā)生在她祖國的事”。
?
?
真實的威脅
自2022年2月起,烏克蘭的局勢成為牽動世界的重大事件。全球各主要媒體機構都派出記者和報道團隊奔赴現(xiàn)場。
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fā)起特別軍事行動,該行動成為一個每日24小時不斷變化、演進的故事,信息變動得非常迅速。在接受采訪的電話里,美國CNN女記者沃德分享了她和同事們在烏克蘭的日程:每天從上午9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點。每天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評估外出采訪拍攝的風險。在烏克蘭,手機信號不佳以及對人身安全的擔憂,讓他們常常只能見機發(fā)揮。
CNN的一位電視新聞人在外出時,用手機拍下了距地鐵站15分鐘步行路程的一個安全避難點,那里有幾百名烏克蘭平民正在躲避空襲。
早在俄羅斯發(fā)起特別軍事行動的前一天,俄羅斯紅星電視臺一名記者在烏東部的頓涅茨克郊外拍攝報道時,遭到烏克蘭武裝部隊的炮擊。近兩周,隨著特別軍事行動的繼續(xù)升級,這些駐守在烏克蘭境內的戰(zhàn)地記者發(fā)現(xiàn)自己暴露在越來越猛烈的炮火的威脅之下,死亡的陰影也隨之而來。在3月的早些時候,英國Sky電視臺團隊發(fā)布了一段顯示他們正在遭受炮火猛烈攻擊的視頻。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的消息傳出。
但至3月的13、14日,兩天中先后有三名記者遇害、兩名記者重傷,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國紀錄片導演布倫特、??怂剐侣劸W(wǎng)的愛爾蘭籍新聞老兵皮埃爾,以及24歲的烏克蘭女記者“薩莎”。
3月18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黛麗·阿祖萊公開譴責了這幾起造成記者傷亡的襲擊事件。她說:“在沖突事件中,記者在向外界和公眾提供信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不應該成為襲擊的目標?!?/p>
“我要求國際人道主義標準得以遵守,確保記者和媒體工作者的生命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