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南方人物周刊×金沙酒業(yè)聯(lián)合呈現(xiàn),講述古詩詞愛好者傳播者陳曦駿的美好生活新選擇。他借用蘇東坡的詞來解讀美好生活:忙的時候,不用“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閑的時候,有心境去“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早晨7點——用傳統(tǒng)的時辰來說就是“辰初”,陳曦駿停好車,快步走進地鐵?!澳Ф肌弊钇胀ǖ囊惶炖_大幕,無數(shù)匆匆身影與他擦肩而過。早高峰的車廂已經(jīng)擁擠不堪,很少有人能認出這位《中國詩詞大會》的新科冠軍。陳曦駿找到一個還算舒服的姿勢,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把頭埋進手機里,車廂內(nèi)的世界、車廂外的廣告,被暫時隔在心外。40分鐘旅程,他每天都要利用這段時間,構思和編輯自己當天的微博,內(nèi)容當然是詩詞。
在微博上,108萬粉絲正在等他。
古詩詞和它背后的國風、國學,正在成為無數(shù)中國人美好生活的新選擇,陳曦駿也不曾想到,當年的獨行路上,現(xiàn)在會有那么多人結伴同行。
古詩詞改變了陳曦駿的生活,而他期望用古詩詞,去影響更多人的生活。
?
?
詩詞人生
2021年5月3日,《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迎來收官之夜。上海市公安局軌道公交民警陳曦駿穿著他筆挺的制服,奪得第六季總冠軍。
這是他第四次參加詩詞大會。他設想過問鼎時的種種心境,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狂喜,又比如“淚落連珠子”的激動,只是最終那一刻來臨時,他的心里卻只有“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平靜。
在天,便做瀟灑的云;在瓶,便為恬靜的水。這是陳曦駿的人生選擇,也是古詩詞帶給他的一番心境。
1987年,陳曦駿出生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父親和祖父都是詩詞愛好者,《聲律啟蒙》、《笠翁對韻》也就很自然地成了陳曦駿少年時的啟蒙讀物,并為他打開了一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在同齡人才剛剛學識字時,陳曦駿就開始在嘴里念叨著“東臨碣石,以觀滄?!绷恕K谡Z文課上也格外鐘愛詩詞和文言文,大家最怕看到的“背誦全文”四個字,在他這里卻是一種享受。
“我喜歡背詩,我會反復琢磨,就算不需要背誦的古文和詩詞,我也會主動去背。”他說,從小學到高中階段一共350首詩,自己全都熟記于心。
古詩詞構筑了陳曦駿的審美觀和世界觀,也為他贏得了愛情與家庭。古詩詞也成為他和妻子愛情的升溫劑,兩人也互相鼓勵扶持,并在《中國詩詞大會》的七夕專場拿下冠軍,神仙眷侶,撒下“狗糧”無數(shù)。
他們的兩個兒子漸漸長大,也開始學習并喜歡詩詞。“相比把孩子打造成古詩詞的做題家,我更希望讓他們在詩詞中通過語言美、聲韻美、境界美提升審美能力?!彼f,詩詞不僅會塑造一個人的衣品文品行為談吐,也會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事實上,“口吐蓮花”已經(jīng)成了這個小家的常態(tài)。比如,陳曦駿想對妻子說“我想你了”,他會說“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想對父母說“謝謝你們”,他會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若是偶有不快,陳曦駿就會去書房里安靜地讀一讀詩詞,幾首讀完,心情也基本平復了。他覺得,喚起對美好情感的向往,讓心回歸寧靜的初始,是詩詞在生活中的另一重作用。
推開窗,是晝夜忙碌的大上海;關上窗,你盡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
這便是陳曦駿一家的生活方式——事實上,這也是千百年來許多中國人的“心法”,只是,它們在浮躁中,一度被大眾遺忘罷了。
當古詩詞在當代人的生活里逐漸復興,陳曦駿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他借用蘇東坡的詞來解讀美好生活:忙的時候,不用“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閑的時候,有心境去“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在我看來,每天起床之后有所期待,每天睡前感覺有所收獲,每周有兩小時專門用來思考人生,每個月做一件有挑戰(zhàn)的工作和有一兩天恬靜閑暇,每年有肉眼可見的進步,和兩次陪伴家人、與朋友團聚的小假期。這樣就太幸福了?!?/p>
?
?
大V下山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觀眾,很多都被陳曦駿的警服形象“圈了粉”。
很多人不知道,就在前往北京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前一周,他還帶著自己的工作伙伴警犬“閃電”,在一線開展嗅爆安檢工作。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三萬多步的巡邏,他連續(xù)三周在高強度的安檢安保工作中,檢查每一個窨井、每一扇門,確保場館和駐地的平安。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边@個“斜杠青年”用戚繼光的詩句來形容自己的本職工作。詩詞也是他勉勵自己與戰(zhàn)友、抒發(fā)喜怒哀樂的載體。
但陳曦駿一度是孤獨的。
在他長大的日子里,古詩詞并非人們生活中的“顯學”,他也曾因“知我者,二三子”而感到寂寞。對那時的陳曦駿來說,學習古詩文是一場自我的修行,越向高處攀登,同行者就越稀少。
直到2016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播出,陳曦駿隔著電視節(jié)目找到了知音,在一句句詩詞間,他的詩心重新燃起。從此之后,背詩學詩成了陳曦駿的業(yè)余愛好。在日常工作之余,陳曦駿會抓住一切空閑時間閱讀詩文典籍,即便是體能訓練時,也不忘在腦子里練習“飛花令”。“如果工作的間隙不足以塞進一整本書的話,那么就塞兩頁詩吧。”一次次碎片時間的利用,最終成就了他在《中國詩詞大會》現(xiàn)場的出色表現(xiàn)。
2018年,陳曦駿第一次報名參加《中國詩詞大會》。幾年間,他的詩詞儲備量從三百多首猛增到三千多首,而他對美的體悟、對歷史的認知以及對文學的鑒賞也在不斷進步。
節(jié)目的熱播,不僅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陳曦駿,也讓他結交了許多詩友。他的微博粉絲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如今,他通過微博分享詩詞,已經(jīng)成為“百萬大V”;在網(wǎng)上,他以詩會友、談古論今。
“詩詞讓我的人生重新起航,讓我的業(yè)余時間充滿了意義?!标愱仳E說。
古詩詞為陳曦駿創(chuàng)造了本職以外的第二個公眾身份。詩詞愛好從個人的心靈慰藉和生活情趣,變成了一份責任。
“古詩一開始是我的個人愛好,當外界對你的關注越來越多,它就從一項愛好變成了一種社會責任。我覺得自己有義務鉆研古詩,將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
為了這份責任,他減少了不必要的閑聊和喝酒應酬等活動,刪除了手機的所有游戲,開車時聽歷史、乘地鐵時看書寫微博。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詩詞之美在橫向傳播得更廣,在縱向傳承得更深。他希望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古詩詞本身的趣味性,讓詩詞從盛唐走來,從學生課堂走出,“陪我們看花開花落,陪我們對酒當歌?!?/p>
2021年,陳曦駿參加了不少節(jié)目和活動,在其中完成從選手到嘉賓的身份轉(zhuǎn)變。疫情期間,他也做了一些線上的演講和課程,有時候還和一些藝人合作,創(chuàng)作、修改一些古風說唱或國風歌曲。他撰寫的《晚唐五代詩史》馬上就要上市了,也得到了很多國學前輩的支持。
如今的陳曦駿,給自己的定位是詩詞的傳播者和應用者,“我一直覺得只有把詩詞用起來,才會讓詩詞活起來?!钏桓覀儾拍苷嬲匕褜<以娫~和學生詩詞變成全民詩詞。”
事實上,他的期望也是時代的某種節(jié)拍。近年來,古詩詞和它背后的國風、國學,正在成為無數(shù)中國人美好生活的新選擇,陳曦駿或許不曾想到,當年的獨行路上,現(xiàn)在會有那么多人結伴同行。
古詩詞,既是“復古”的情懷,也是“潮流”的風向。在這個國度,古老的文氣通過當代生活的種種,散發(fā)出日久彌新的光芒。這是陳曦駿的生活,也是時代精神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