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寬 (1941-2021)遼寧,導演
“電影人就是用作品說話,用作品體現(xiàn)你對人民和國家的大愛、情懷。”2018年,在“長影之夜”晚會上,李前寬這樣總結自己的導演之路。
提到這個頗具情懷的電影人,似乎鮮有人知曉。但在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歷程中,說起主旋律電影,則離不開李前寬導演的“共和國三部曲”,也離不開他創(chuàng)作出的一部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
1941年,李前寬出生于遼寧大連,自幼便熱愛的繪畫與電影給他帶來藝術上的啟蒙,一步步推著他投身于他所癡迷的電影事業(yè)?!耙粔K白色的幕布上,能變幻出那么多神秘莫測的圖像,讓我又哭又笑,讓我睡覺都想著,惦記著他們的命運?!彪娪暗镊攘ψ尷钋皩挓o比神往,這份神往促使他成為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的首批學員。
盡管與電影的淵源由來已久,但要說李前寬大器晚成也不為過。1964年畢業(yè)后,李前寬被分配到長春電影制片廠工作,從美工實習生做起。1981年與妻子肖桂云聯(lián)合執(zhí)導了劇情電影《佩劍將軍》,才算真正實現(xiàn)導演夢。
李前寬導演生涯的轉折點是1989年,他所執(zhí)導的《開國大典》作為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的獻禮片上映。這部電影聚焦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一直講述到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堪稱宏大敘事的經典之作。
3個小時的影片體量,拍攝足跡從東北到華東,跨越12個省,全片有名有姓的人物138位,還原了一個又一個宏大場面。用一年的時間完成這部影片的拍攝并不容易,李前寬作出決定,“我拍的伊斯曼的膠片,洗印的時候作為衰減信號,衰減成當年的茶色”,將拍攝內容與紀錄片銜接,實現(xiàn)了紀實性與表現(xiàn)性的完美結合。這部電影最終拿到了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五個獎項。
《開國大典》的成功,對之后一系列同類型題材的電影影響頗深。無論是在真實環(huán)境中拍攝所有再現(xiàn)歷史的戲份,還是通過刻畫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取代過往臉譜化、夸張化的描寫,又或是寫實與寫意在影片中的共同體現(xiàn)。這些探索與實踐,今天依然可以在《1921》《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等電影中找到呼應?!堕_國大典》之后,李前寬、肖桂云又聯(lián)合執(zhí)導了《決戰(zhàn)之后》與《重慶談判》,由此構成了“共和國三部曲”,而他所有的作品連綴起來,又勾畫出中華民族近百年滄桑巨變的歷史長卷。
除了拍攝影視作品,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成立、中國電影博物館的建立、“關于繁榮中國電影產業(yè)的十項措施”的出臺,這一樁樁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背后,也離不開李前寬的獻言獻策。不管是大到電影節(jié),還是小到學生活動,只要能推動中國電影發(fā)展,他都愿意搖旗吶喊,站腳助威。
李前寬曾說,“我認為近代革命歷史題材是一個富礦,這里真金白銀多的是,關鍵看你怎么開采、怎么冶煉。怎樣經過努力鍛造出精品佳作獻給廣大觀眾,多出好作品,這才是硬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