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孟依依
?
去年六哥聽說北京城郊的讀庫庫房可能要被拆除,也看到北京其他街區(qū)貼出告示來說,如果要拆,要求15天內必須搬走。這樣大的庫房顯然不能在15天內全身而退,所以在拆和不拆兩種可能性里,他只能賭一把,并且選擇了會大費周章但至少更保險的一種——主動搬離。
?
幾位老前輩趁機把他叫去耳提面命,讓他不要再自己做庫房了,交給第三方物流吧。結果他非但沒聽,還把庫房升級了。六哥說,反正他和六嫂兩個人也沒有什么其他的追求,六嫂穿幾十塊錢的衣服都開心得不得了,至于孩子,實際也沒有太多開銷。
?
倒是書,一定要有個安全的被保護得好好的環(huán)境。畢竟這些書啊紙啊,是他15年來的心血。所以在南通嶄新的脫胎換骨后的庫房見到六哥的時候,他真是紅光滿面。
?
六哥平時就不太愛抱怨——“訴苦、抱怨不是一個五十歲的男人該有的追求”——這幾天更是快樂得直哼哼,跟著攝影師跑到這里那里拍攝,跟我說,我在同齡人當中還算不錯吧,我也沒禿頭,是吧。
?
快樂還因為,接下來比較長的時間里,他又可以把大部分心思放在編稿上了。
?
100期《讀庫》,其實我只看過一小部分,大多是創(chuàng)立前期的,這幾年來看得更多的是由讀庫出版的書籍,那些書有一種容易辨別的氣質——便攜、輕巧,像一個特別安靜又由內而外散發(fā)著自信的人站在那里,如果你愿意過去打個招呼,那就過去。
?
六哥經(jīng)常說,要讓書更像書,“書本身幾乎沒有創(chuàng)新了,只是為內容服務。經(jīng)??吹揭粋€編輯說,我做了一本新穎的書,那是他看的書太少了,如果他眼界寬廣一點,就知道他所想的所有的點子,無論是設計的靈感還是印刷裝幀的靈感,都已經(jīng)有人做過了。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說,我不會那么追求書的皮相,讓一個讀書人拿在手里覺得很舒服就行了,我們也不再強調用什么材質,怎么印刷,那是它最正當?shù)囊粋€屬性而已?!?/p>
?
而這么多年,這些千萬字的內容,都是他精挑細選。
?
當下記錄的手段是最多的,但產出卻是最少的。讀庫能堅持把閱讀定位成對讀者的冒犯,用一以貫之的敏銳、不討好、冷靜熱情生存下來,十分珍貴。
?
在南通的采訪和寫稿完成后,我就先回家了。臨走前,讀庫團隊的一個可愛姑娘田園送了我兩本小書,一本是《讀庫2001》,另一本是海桑的《我是你流浪過的一個地方》,回去的大巴上閑來無事翻了幾頁,翻到海桑的其中一首詩,說:
?
即便我是渺小的,我也不難過
?
我要認識并接受自己的渺小
?
向那些宏大的事物致敬
?
那最普通、最平凡、最卑微的就是我吧
?
我是我自己的寶貝,放在瓦罐里
?
我甚至有點驕傲,只因為適得其所
?
讀庫這篇稿做得倉促,很多東西是在之后這幾天我才慢慢醒悟過來的。
?
比如這幾天我的朋友住在我家,她在為她的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感到苦惱,苦于找不到書寫的意義。我們最喜歡下午坐在廚房里夸夸其談,撲通撲通吐出些大詞,俗稱“口嗨”。后來她的導師告訴她,先不要有那么多想法,讓你的研究為他人的研究做基石就好。
?
我于是又想到陳曉卿發(fā)來的那段語音,說,每次他想拍一部宏大的紀錄片,為國家,為人民,六哥就跟他說,你放低一點,放低一點,你做不了這樣的事情,你作為一個專業(yè)人員,只做自己專業(yè)的事情。
?
這幾天愈發(fā)覺得,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即使用最笨的方法、花最多的時間,也實在是非常性感。
?
?